吴春生拨通了给底下的电话。
“老余!来我办公室一趟!”
不多时。
分管报刊的主任余均快步走进了吴春生的办公室。
“吴部,您找我?”
吴春生皱着眉头,将手中一摞关于报道苏哲和光明区的报纸丢给了余均。
“老余,你是怎么管的报纸?你看看这些报道,有一个算一个,都写的什么东西?
人家光明区出了一点新的举措,明明是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科技进步,同时还大大让利给了青年创业者,这样的好事不加以正面引导,怎么还在报纸上胡说八道呢?
这些人都是什么心理?”
余均听到吴春生的话,顿时心里“咯噔”一下。
吴春生是部里的三把手,对自己提出这样的批评可以说是很重了。
他急忙看了几篇报道,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现在这些记者确实是这个风格,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是先提出质疑和反对。
特别是对于大夏国内的政策改革,不管是什么样的政策,总是一群人质疑和反对个没完没了...
仿佛这样,才能显出他们的水平。
而对于米国和东瀛的政策,哪怕是跟大夏的政策一模一样,他们也能找出100个角度去夸奖...
譬如米国发生火灾,那就是自然规律,大夏发生火灾,就是污染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落后...
米国人996就是勤劳致富,大夏人996就是强迫劳动...
以前这么写,大家迫于舆论自由的幌子,也没几个人敢去管。
但这一次明显不一样了...
领导发火了。
余均忐忑道:“吴部...这些记者现在确实不像话,该管!”
“得狠狠地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