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能看出了他的犹豫,蹑手蹑脚地靠了过来,轻声对着他问道:“谢团长,你还在考虑要不要撤退呢?”
谢团长抬头,发现是刘能,于是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回答道:“的确是这样,国府的这纸电文实在是让人纠结啊。”
“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刘能出声说道:“这里是绝地,相信谢团长已经看出来了,而仓库里的情况,谢团长比我知道得清楚,即便继续守下去,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会白白增加伤亡。”
“既然是这样,那还不如抓住机会撤下去,然后想办法回到后方,休整之后继续和倭寇作战。”
“你不知道,这场战争中有二十多场会战需要打呢,多你一个,也许就能少丢失一点土地了。”
刘能最后问道:“你之所以会在这里坚持抵抗,为的不就是保家卫国吗?”
谢团长不禁将自己的犹豫说了出来,尤其是国府关于放弃武器撤离的决定。
刘能不禁疑惑道:“不对啊,我看后世的电影中,拍的就是你们带着武器突围的啊。”
“但是上面的命令就是要求我们放弃武器,说没有武器洋人才同意我们进入租界。”谢团长懊恼地说道。
刘能顿时沉默了下来。
其实这就是刘能被后世那位导演忽悠了。
真实的历史上,国府的确是命令谢团长的部队于10月31日撤离仓库的,并委派沪市警备司令杨虎与租界驻守的将军斯马莱特会面,商议524团一营如何撤退至公共租界,并与在上海西部作战的第八十八师汇合。
而斯马莱特将军也的确是被谢团长他们英勇的表现打动,于是便同意了由他们出面和倭寇商议,让524团一营撤离的事情,这样也可以让属于他们英租界的煤气储藏罐安全下来。
不过他却在谈判的时候多说了一句话,那就是谢团长他们号称800人,实际上却只有400多人。
第三师团长松井石根原以为四行仓库至少应该有一个旅,二、三千人的兵力,因此他答应了让守军撤退,但是等他知道了这支守军只有400多人的时候,面对近300人的伤亡数字,他立刻感觉到了丢了面子。
他立刻要求,国府军队撤离可以,但是不得携带武器,到了英租界之后也必须限制其自由行动,否则,这支部队退到哪里,皇军将追击到哪里。
英租界当即便同意了下来,毕竟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利益,其他人的尊严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能够出面保住国府的这支部队,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没必要考虑他们的面子。
沉默了一会儿,刘能沉声说道:“谢团长,这是上面的命令,你身为军人,肯定是要遵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