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万夫辟易,关羽一日破公安

即便如此,诸葛瑾依旧没有下定决心。

诸葛瑾这个人吧,论军事的确很菜,跟宋襄公一样都喜欢讲道理守规矩,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

可要论人品,却没人能挑的出诸葛瑾的毛病。

史载虞翻因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只有诸葛瑾多次为虞翻说情,让虞翻这个江东喷子都不敢喷诸葛瑾人品而只敢称其“敦仁厚义”。

因此。

当孙桓说出“待退了关羽,太守再治我扰民罪”这句话的时候,诸葛瑾就已经在心底将孙桓的请命否决了。

昨夜为了守住公安城而抛弃军士,已经让诸葛瑾觉得惭愧了。

若今日为了守住公安城而让孙桓去行扰民事还要让孙桓担责,诸葛瑾觉得这样做了自己都不配当人了。

最终。

诸葛瑾选择了让孙桓巡视四门,由自己亲自去城中安抚民心。

孙桓虽然心急但也无可奈何。

毕竟。

诸葛瑾才是南郡太守,孙桓只是武卫都尉。

且公安津口丢失本是孙桓的主责,诸葛瑾从始到终都没怒斥过孙桓兵败误事。

然而。

战场不会因为诸葛瑾讲道理守规矩就会偏袒诸葛瑾。

尤其是公安城本就是吕蒙用计骗傅士仁投降才失陷的,对城中不服孙权的官吏士民而言,诸葛瑾的讲道理守规矩就是个笑话。

抢了我们的前程坏了我们的家业,然后告诉我们要讲道理守规矩?

关羽引兵在外的时候,我们只能俯首帖耳被迫听你诸葛瑾讲道理守规矩;现在关羽兵临城下,还想让我们继续俯首帖耳的听你诸葛瑾讲道理守规矩?

脸呢?

诸葛瑾的安抚,非但没能稳住城内民心,反而让城内的流言得到了证实。

原本只是听闻关羽兵临城下,流言并未得到证实。

结果诸葛瑾一安抚,流言就变成了铁定的事实。

在城内的官吏士民眼中:诸葛瑾已经窘迫到要拉拢城内的官吏士民了。

没几个人是傻子。

若诸葛瑾真有守城的能力,又何必来拉拢?直接甩一个强硬的军令:生乱就杀。

顾忌家小性命的官吏士民判断诸葛瑾有守城的笃信,还真会认怂。

可现在的情况却是。

诸葛瑾先怂了!

于是乎。

一些胆大的官吏大私下一商议,直接就将自家房子给点了。

而城中胆大的士民也有样学样,各自找了些破房子,一把火就点了。

这群在城内放火的官吏士民,还一个个叫嚷着“有贼子放火,快救火啊”,诱引巡逻的吴兵在城中乱跑。

一时之间。

公安城内多处起火,不仅引起了城内动乱,还成功的给了关羽提示。

关羽当机立断。

直接调派弓弩手上高垒,对着城头放箭。

喊杀声如雷鸣般响起,回应城内点火的官吏士民。

城头的吴兵见城内火光四起,又见城外的关羽军忽然开始了强攻,一个个皆是心慌不已。

哪怕是普通的小兵,也猜到了关羽有内应!

孙桓持枪督巡城头,当场斩杀了两个怠慢军心的军侯试图震慑军心。

然而这个举动,直接让城头的吴兵心态炸裂了。

尤其是昨夜被抛弃的吴兵,心中更是不忿。

一个被吓坏了的军侯更是聚众高呼:“孙桓无道,昨夜抛弃我等,今日又欲斩杀我等,不如投了关将军!”

孙桓大怒,张弓一箭就将高呼的军侯射杀,一双狼一般凶狠的眼睛扫视左右:“再有乱军心者,这就是下场!”

然而孙桓的凶狠并未震慑住想降的吴兵,这一箭反而更加激起了众人的惊惧。

惊惧到了极点,人就会变得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