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以后,苏怀月便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酒楼的筹备工作中。
幽州城西那片即将崛起酒楼的土地,见证了她无数个忙碌的身影。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她便已来到租地现场,紧蹙着眉头,仔细监督着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工人们的每一次敲打,每一块砖石的垒砌,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确保酒楼的建设能符合她心中的规划。
晌午时分,烈日高悬,炙烤着大地,她却顾不上休息,又马不停蹄地赶去与各种供应商洽谈合作。在那一间间布置各异的会客厅里,她时而据理力争,为了争取更优质的食材和更合理的价格;时而微笑倾听,了解供应商的优势与特色。
她的身影穿梭于城中的大街小巷,与布料商讨论酒楼装饰的布料,与家具商商议桌椅的款式,与香料商探讨独特的香料配方……每天都是如此的忙碌,忙得她脚不沾地,仿佛时间永远都不够用。
而卫彻,也因为幽州的诸多事务缠身,整日里忙得焦头烂额。
他奔走于各个官府衙门之间,处理着繁杂的文书,协调着各方的关系,为了幽州的发展殚精竭虑。
在这忙碌的时光里,苏怀月和卫彻两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平日里的交流几乎都是通过旁人传达。
偶尔的只言片语,也不过是简单的问候和对彼此忙碌的感慨。
某一天,阳光明媚,苏怀月正为酒楼的手续问题而发愁,因为需要一份县衙的文书来办理酒楼的相关手续。
就在这时,李若兰亲自将文书送了过来。
苏怀月看到李若兰的那一刻,不禁眼前一亮。
只见李若兰身着一袭淡雅的衣衫,步伐轻盈地走进院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整个人看起来比之前更有精神,原本黯淡的眼眸如今明亮有神,仿佛重生了一般。
苏怀月感慨地说道:“夫人,才两个月不见,你变化可真大,看起来充满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