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篇第十三(一)

话说有一天,黄帝心血来潮,对着身边的岐伯说:“嘿,岐伯啊,我一直对那个足太阳之筋挺感兴趣的,你给我讲讲它的道理呗。”岐伯一听,心想:这黄帝老爷子又开始求知若渴了,行,那我就给你来一场“筋经”大揭秘!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讲解:“这足太阳之筋啊,它可是一条从脚到头的大筋脉,就像是一条超级英雄的能量带,连接着我们的全身力量。它起始于脚的小趾头上,然后在那里打了个结,就像系鞋带一样,不过这次系的是我们的健康之结。接着,它从脚踝那里斜着往上走,一路经过膝盖,在下面呢,它还沿着脚的外侧,又在脚后跟那里打了个结,好像在给自己的旅程做标记。然后,它继续往上,顺着脚跟,一直走到膝盖窝那里,又结了个大大的结,这简直就是它的‘筋脉打卡点’嘛!”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岐伯接着往下说:“这还没完呢!足太阳之筋它还有分支呢。有一支从膝盖窝外侧绕过去,跑到大腿后侧中间,跟大腿后侧的主筋并驾齐驱,一起往上到臀部,再往上就夹着脊椎,一直跑到头顶上。这简直就是一条‘上天入地’的筋脉嘛!还有一支更调皮,它跑到舌根那里打了个结,好像在告诉我们,说话也要有力气哦!而直行的那一支呢,它直接冲到后脑勺的枕骨那里,打了个大大的结,然后又跑到头上,经过脸蛋,最后在鼻子那里停了下来,好像在给自己的旅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黄帝听得目瞪口呆,岐伯继续他的幽默讲解:“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有更神奇的呢!有一支筋脉从腋下后面绕过去,跑到肩膀上的肩髃穴那里打了个结。这个肩髃穴啊,可是咱们肩膀上的‘大力水手之锚’,经常按摩它,能让咱们的肩膀更有力量哦!还有一支呢,它悄悄地溜进腋下,然后从缺盆穴那里钻出来,跑到后脑勺的完骨穴那里打了个结。这完骨穴啊,就像是咱们脑袋后面的‘守护神’,保护着我们的脑部健康。”

“更绝的是,还有一支筋脉从缺盆穴那里溜出来,斜着往上跑到頄穴那里。这个頄穴啊,就在咱们脸蛋上,靠近鼻子的地方,经常按摩它,能让咱们的脸色更加红润有光泽哦!怎么样?这足太阳之筋的旅程是不是既神奇又有趣呢?”岐伯得意地问黄帝。

黄帝听得哈哈大笑,连连点头:“岐伯啊,你这讲解真是太生动了!不过啊,我还是想知道,如果这足太阳之筋出了问题,会有什么症状呢?”

岐伯收起笑容,认真地回答:“这足太阳之筋要是出了问题啊,那症状可不少呢!比如说,小趾和脚后跟那里会肿痛,膝盖窝那里会抽筋,脊椎会弯曲,脖子上的筋会紧绷绷的,肩膀抬不起来,腋下和缺盆穴那里会扭痛,连转头都会觉得疼。所以啊,咱们平时可得好好保养这条筋脉哦!”

黄帝又问:“那要怎么治疗呢?”岐伯说:“治疗嘛,就得用到咱们中医的针灸大法啦!用火针快速刺入痛点,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度,痛的地方就是咱们要刺的穴位。这种病症啊,咱们就叫它‘仲春痹’吧!”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心想:这岐伯真是厉害,连针灸都能讲得这么生动有趣!不过啊,他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岐伯啊,你这说的穴位我都记住了,但能不能再详细讲讲它们的位置和作用啊?这样我以后也能给别人讲讲呢!”

岐伯一听,哈哈大笑:“行啊!那我就再给你讲讲这些穴位的位置和作用吧!”

“先说这肩髃穴吧!它就在咱们肩膀上,肩峰的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处。这个穴位啊,可是咱们肩膀上的‘大力水手之锚’,经常按摩或者针灸它,能让咱们的肩膀更有力量,还能治疗肩周炎、上肢不遂等症状呢!”

“再说这缺盆穴吧!它就在咱们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的地方。这个穴位啊,就像是咱们胸部的‘通风口’,经常按摩或者针灸它,能宽胸理气、止咳平喘,还能治疗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呢!”

“还有这完骨穴啊!它就在咱们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这个穴位啊,就像是咱们脑袋后面的‘守护神’,经常按摩或者针灸它,能祛风清热、通络宁神,还能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呢!”

“至于这頄穴嘛!它就在咱们脸蛋上,承泣穴直下,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这个穴位啊,就像是咱们脸蛋上的‘美容师’,经常按摩或者针灸它,能疏风清热、通经活络,还能治疗面肌痉挛、口眼歪斜等症状呢!”

黄帝听得目瞪口呆,连连赞叹:“岐伯啊,你这真是博学多才啊!连这些穴位的位置和作用都讲得这么清楚明白!”

岐伯谦虚地笑了笑:“哪里哪里!这都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啊!我只是把它传承下来罢了!”

黄帝又问:“那除了针灸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保养足太阳之筋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