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现,传统的煤矿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着层级过多、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在激励机制上,过于注重物质奖励,而忽视了员工的精神需求。
余良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笔记,不断完善,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将这些想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此外,宽松的环境也让余良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他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困境,而是开始从更长远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未来。
他意识到,自己在老干部科所积累的经验、人脉和知识,都将成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他决定,要利用好这段时间,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未来的发展积聚力量。
随着对老干部科先天优势的深入挖掘,余良逐渐改变了对这个科室的看法。他不再觉得自己是被“发配”到了一个边缘部门,而是来到了一个充满宝藏的地方。
他深刻认识到,人生的每一次转折都可能隐藏着意想不到的机遇。老干部科看似是他职业生涯的低谷,实则是一个充满先天优势的“加油站”。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即使在看似不利的环境中,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工作基础上,余良还根据老干部科的特点,在张叔的支持下,组织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动。
为搞好安全生产,他组织举办了“老干部经验分享会”,邀请老干部们为年轻职工讲述煤矿的发展故事和工作经验,不仅增进了新老职工之间的交流,也让年轻职工对煤矿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小主,
为活跃职工业余生活,他组织举办了小型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活动,缓解了职工思想压力和工作疲劳,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在这些活动中,余良充分发挥了老干部们的经验和人脉优势,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他的努力,得到了许多干部职工的认可,大家对老干部科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将其视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了。
在一次活动中,矿医院院长向余良诉苦,由于煤矿条件艰苦,职工们长期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落下各种伤病,每天都有许多职工因腰腿痛、关节劳损等问题前来就诊,而矿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对常见的职业病和劳损缺乏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且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长期服药还有副作用。
余良想起自己在医馆学到的理疗知识,于是向矿医院申请,利用一间废弃的储物室,简单布置成理疗室,抽时间为职工提供健康理疗服务。
第一位来理疗室的是职工老侯,一位有着20年工龄的采煤工人。长期弯腰作业和潮湿的井下环境,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疼起来连路都走不了。
余良仔细检查老侯的病情后,制定了一套理疗方案,包括热敷、按摩和牵引。
刚开始,老侯对这种治疗半信半疑,“这能行吗?我都疼了这么久了,吃了那么多药都没好。”
余良耐心解释:“侯师傅,您的病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疼痛,理疗是从根源上帮助您恢复,虽然慢,但只要坚持,肯定有效果。”
每次理疗,余良都全神贯注。热敷时,他细心调节温度,避免烫伤;按摩时,他根据老侯的身体反应,调整力度和手法,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病人的关怀。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老侯的疼痛明显减轻,他激动地对余良感谢道:“余科长,太谢谢您了。我现在不仅能正常走路了,而且还能上班干活了,你可真是我的大恩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