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刘光福的这一行为,引起了其他大学领导的异议,在校务会上和组织例会上,都有人挑头指责刘光福不顾全大局,说这会导致整个学校声誉下降。
刘光福只是一脸冷笑的听着,并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字,还要求在会议记录上记下所有人的发言,并让与会人员都在会议记录上签字。
为了此事,刘光福特意召开了校务会扩大会议,将两套班子的成员集中在一起,对此事要求他们畅所欲言。
就在这些人以为刘光福要开始绥靖的时候,刘光福暴起了,对着那些大放厥词的校领导就是一阵喷,
说他们尸位素餐,不配教书育人,不配坐在大学的管理位置上。并且让这些人写好检讨书,认清自己的错误,
不然,就打报告调离外国语大学。那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就是硬刚就是战。
这些人可是真的不服气,直接就告到了教育部,直言刘光福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大搞一言堂,听不进去群众的建议和批评。
结果还真的政务院协同教育部下来了联合调查组,这场理念之争,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了关键时刻。
联合调查组一下来,并没有停刘光福的职,而是找到双方进行了谈话,发现双方已是不可调和。
就进入到了调查阶段,事实就摆在面前,有优秀学生测评考试的结论,有会议记录的签名,是非曲直直接就一清二楚。
联合调查组都有些懵了,这么简洁明了的事,能闹这么大,那些人是怎么想的,脑袋被门挤了么。
结论即已出来了,联合调查组就撤了,回去一汇报,上面的领导也傻了。
本来考虑是刘光福的问题,调查组下去一调解就完事了。双方一给梯子,一下坡,这事就完了。再说一下刘光福不要年轻气盛,敲打敲打,皆大欢喜。
可是这是截然相反的情况,这多数人为老不尊,恃老凌弱,公开对抗领导。
这处理上就不好办了,全部调走是肯定不行的,没有那么多位置安排啊。
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事就得找刘光福谈话了。而那些人就开始弹冠相庆了,认为组织找刘光福谈话是要调刘光福走呐,实际上刘光福也是这么想的。
到了地方,刘光福才知道,不是他想的那样。喊他来,是为了咨询他的意见。
刘光福直接就表明了态度,
“各位领导,我想你们也应该知道,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这是原则性错误,不谈他们的功劳,单按组织纪律来说,不说双开,撤职应该是合理的吧。如果不能调离不能撤职,那就把我调走吧,反正跟他们同流合污,这事我是不可能干的。”
看着刘光福的态度,这些领导们就挠头了。这事细说是不大,可是对方的行为,直接就给怼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了。
如果刘光福错了,这事好办,押刘光福认错就行了。
可现在既然是非明了,刘光福这里又上纲上线,只能把那些不识时务的调离了,没有位置,那就降职安排。
一场风波就此停歇,刘光福这个校长也是坐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