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上前领旨谢恩,朝气蓬勃。
殿内群臣神色各异。
文官们看着徐谦,眼中难掩羡慕之色。
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虽只是正五品,但掌管官员考课,权柄甚重。
更何况还兼着东宫右春坊大学士,这可是储君近臣。
武将们则盯着徐华,目光炽热。
羽林左卫指挥使,那可是京卫精锐中的精锐,直接负责皇宫安危。
更不用说还兼着东宫司经局洗马,这是何等信任?
徐闻站在文官首位,面色平静,心中却暗自思量:陛下这是要将徐家与东宫牢牢绑在一起啊...
朱棣高坐龙椅之上,目光在徐家父子三人身上来回扫视,嘴角含笑。
"越国公,你可是教导出了两个好儿子啊!虎父无犬子,在你身上彰显得淋漓尽致。朕甚是欣慰,他们就是我大明王朝的未来与希望。"
徐闻连忙上前,躬身道:"陛下谬赞了,保家卫国乃男儿本分,他们不过是尽了应尽之责。"
"好一个骄而不躁!"
朱棣拍案而起,环视群臣,"尔等可都看见了?这便是为何国公能教导出如此英才!若人人都能如此,何愁我大明后继无人?"
徐闻默不作声,心中却是明白。
这份恩宠背后,又何尝不是一道枷锁?
徐家已然成为东宫最坚实的后盾,从此徐家与太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接下来,继续论功封赏。
出征的文武官员,都有封赏,多是官升一级,立下大功的,官升两三级不等。
个个笑容晏晏。
封赏大典结束后。
礼部祭祀清吏司郎中周讷出列奏道:
“今天下太平,四夷宾服,民物阜丰,全是陛下之功劳,这功劳之大更是千古罕有,今日微臣斗胆请陛下封禅泰山,刻石纪功,垂之万世。”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顿时眼睛一瞪,都被周讷这话给震惊了啊!
古往今来,有资格有能力去泰山封禅的也不过秦皇汉武等寥寥数位啊!
这若是封禅,那可是名垂千古的大事啊!
不过震惊之后就是懊恼了。
暗叹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件事呢?
一旦朱棣泰山封禅,那周讷的功劳可就大了去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