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修道:“朕为国兢兢业业,夙夜不懈。今思为天下计,自当选定储君,以固国本,绵宗社之昌隆。”

崔球低垂着头,听到陛下这话,眼中一闪而过得意之色。

他就知道,妖星显世,陛下必定乱了阵脚。按照惯例,册立太子前,陛下会让钦天监给众皇子卜算。

如果陛下让他推算各皇子命理,他再提出大皇子就是东宫之正统,也就顺理成章了。

平阳侯等人也是心头一喜,他们吵吵这么多天,陛下都三缄其口,今天终于要立太子了吗?

大家都知道,其他皇子身体有疾,据说是肺痨,不治之症。那么如今太子人选,非大皇子莫属了。

于是大长公主一派的人更加心情激荡,如果大皇子为储君,等他登上大宝,他们这些人就是从龙之功,到时候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是不是就也能做内阁大臣了?

平阳侯忍不住挺了挺脊背,有了这从龙之功,他平阳侯府再也不怕被降爵了。

刘仁修看了众人一眼,把各人的小心思不动声色纳入眼中。

平时忙于政务,他对几个孩子也就疏于关注。因为要立太子,他这才重视起他们来。

然而,这一关注,他就发现这几个孩子各有不足之处。

特别是长子,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是他身边的两个典史幕僚帮他拿主意。

怪不得朝堂上他总是一副老好人的模样,那是因为他自己笨,只能装出来一副淳厚朴实的样子来。

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样的人怎能为君?

三皇子身体有缺,不做考虑。

按理说四皇子最有魄力,身份也正好,可惜也伤了根本。

小七还算少年老成,虽然身体羸弱,罢了,瘸子里挑将军吧。

刘仁修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后继无人的感觉。

他忍不住又瞄了一眼朝堂,不由想起宋锦绣来。自己的儿子要是有那孩子的一半机灵,这宋家江山就无忧了。

哎!要是小丫头是皇室血脉就好了,哪怕她是个丫头,他也不介意推出一个女皇来。

收回思绪,他朗声道:“立储的确是大事,自古皇家立储都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所以下一任储君优先选择皇后所生之子作为继承人。众爱卿可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