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良人归来!

西夏大军似乎已经陷入了最后的疯狂,最近些时日,对鄜延路军的攻击愈加疯狂,苏允带着静塞军不断游离,让西夏军不敢那么肆无忌惮。

然而随后朝廷的剧变一一传来,新法一党几乎被尽皆赶出朝堂,文彦博、司马光、韩缜、范纯仁等回归朝堂之事一一传了过来。

而关于文彦博、司马光等人对于西北战事的言论也被传了过来,苏允依然还是那么坚定,每日带着静塞军袭击西夏军,威慑他们,驱赶他们,像是不曾听到这些坏消息一般。

苏允看着鄜延路禁军每日都在成长,平日教导的那些东西,在战争之中被快速地掌握,不仅静塞军如此,连着鄜延路禁军步兵的进步亦是飞快,尤其是野外战斗这一块上面,他们极为悍勇!

这些时日以来,他们与西夏军作战,若是鄜延路军人数多,此战必然赢得轻松,若是双方人数差不多,那么鄜延路军必定能胜,而若敌人倍数自己,鄜延路军依然能够英勇作战,等待援军,而不会发生溃逃之事。

可以说,到了这个地步,鄜延路军已经与大宋其他的军队截然不同了,或者说,鄜延路禁军已经步入了当世最为厉害军队的行列之中了。

这也是为什么苏允靠着万余静塞军以及将近三万的禁军,加上其他战斗力一般的厢军,可以抵挡西夏将近二十万军队的缘故。

当然这需要依靠鄜延路上密密麻麻的堡垒,但以数万军队抵挡二十万大军,甚至还是在鄜延路军左右翼被威胁的情况下做到的,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苏允私底下也在叹气,这鄜延路禁军这才刚刚成长起来,自己可能就要离开了,以后还能不能维持住,或者说不会被拆散,那就要看天意了。

苏允对于局势的判断是在正确的,很快朝廷钦差便到了,当即解除苏允经略使的职务,但还是给苏允保留了体面,并没有除去苏允翰林学士的官职,只是让苏允即日回京。至于鄜延路经略使的职位,则是让章楶带领。

苏允舒了一口气,至少朝中还是有些明白人的,这时候若是连章楶都调走的话,那鄜延路肯定就垮塌了,到时候可真是大麻烦了。

因为前方战事着紧,所以将领们都没有办法回来跟苏允告别,苏允将事情跟章楶交代了一下,随后将静塞军交予折可适以及王舜臣带领,随后便卸下职务,跟着钦差回汴京。

苏允感觉自己只要在赶路,就一定是大雪纷飞的天气。

当年从汴京去黄州,正是冰雪封路之时,后来从汴京来西北,亦是大雪纷飞,而此时从西北赶回汴京,走到路上,元丰七年的第一场大雪便不期而至了。

此时此景,苏允忽而想起了一首诗,是唐时边塞诗人岑参所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苏允咀嚼着诗中之意,待想到后面的两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时候,苏允忽而泪流满面。

这一刻,他想起了赵顼,想起了章楶、王舜臣、徐进、折可适、祁克勇、郑年安、齐英、霍勇……有些人已经离去,有些人这一辈子不知道还能不能见着。

……

元丰八年的春节并不隆重,因为这是宋神宗赵顼驾崩后的第一个新年,因此官方不举办庆新春活动,民间也不允许大操大办,但汴京依然热闹。

街面上虽然不烧爆竹,也不披红挂彩,但熙熙攘攘的人流却是将苏允关于汴京城的记忆瞬间给激活了。

汴京的天气亦是寒冷,但置身其中的苏允却觉得很暖和,因为这里太有生活气息了,这里富足、物资丰富、人们的脸上虽有疲倦,但亦有昂扬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