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信号传导是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通过干扰细胞表面受体的功能,可以显着改变细胞的行为模式。变异体的细胞表面分布着大量与母体病毒基因整合后的特殊受体。这些受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接收母体病毒发出的指令(如攻击命令)。喷雾药剂中可以加入一种信号干扰剂,模拟母体病毒发出的“危险信号”,使得变异体误认为靠近据点会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二、免疫排斥诱导剂
喷雾药剂中含有特定的抗原分子,这些抗原能够与变异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强烈反应。变异体在感知到这些抗原后,会产生剧烈的免疫排斥反应(如过敏反应或组织炎症),从而迫使它们远离喷雾区域。
这个很好理解,过敏反应的本质是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的过度反应。通过设计能够引发类似过敏反应的抗原分子,可以在不杀死变异体的情况下,迫使其远离喷雾区域。
三、基因表达抑制剂
喷雾药剂中包含RNA干扰(RNAi)分子,RNA干扰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基因沉默机制,能够靶向抑制变异体体内与导航、攻击行为相关的基因表达。例如,抑制变异体体内与嗅觉、听觉相关的基因,使其无法感知据点的方向;或抑制其攻击行为相关的激素分泌基因。
四、毒素缓释剂
喷雾药剂中含有微量的神经毒素或细胞毒素,在接触变异体后会缓慢释放。这些毒素能够破坏变异体的神经系统或细胞膜结构,使其产生强烈的不适感。这里的毒素是从变异河豚毒素、变异石房蛤毒素提取出来的,能够通过干扰离子通道或蛋白质功能来破坏细胞的正常活动。
这个要慎用,前三种药剂中的活性成分已经通过化学修饰进一步优化,降低对人体和其他非目标生物的危害,可以做到微乎其微了,但是第四种,就要注意了,我们需要装置隔离服才可以使用。
另外,喷雾药剂的作用范围可以通过调整颗粒大小和挥发性来控制,确保其仅在据点周围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
邓邵先去了据点围墙顶部、关键入口及外围监控点的位置,同时检查在不同位置处多模块化布置的喷洒装置:超声波雾化器、高压泵式喷雾器或气溶胶喷嘴,这些装置在据点,通过传感器及定时功能就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邓邵挨个检查后,发现了问题所在,高压泵式喷雾器,其中一个压力调节阀出现了松动。这使得喷雾器内部压力无法稳定保持在设定值,时而压力过高,药剂喷射距离过远且分散不均匀;时而压力过低,药剂无法有效喷射,在喷口附近形成了药剂堆积。如此一来,在这个喷雾器负责的区域,防护出现了漏洞,给了变异蝙蝠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