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识时务者为俊杰

怎么如今变得如此生分了?

思来想去恐怕是因为赵小郎君之事。

老太公痛失爱子,吴太守没了侄子,想必都很痛心。

“老太公,咱们屋里叙话吧。”

岳贵妃对这位老人尽可能的摆出最友善的态度,一边与二人踏进客堂,一边赤诚的宽慰道:“令郎之事,本宫也略有耳闻,如此卓越又贤名远播的少年就这样夭折了,实在叫人痛心,可人死不能复生,太公与吴太守都要节哀,切莫太过伤心。”

听她提起赵琰之事,赵光远与吴恩荣再次彼此顾视着,露出冷冷的神情,随后渐渐转为苦笑。

吴恩荣浅浅叹息了声:“只怪内侄自己没有福分。”

赵光远却刻意避开了话题,引着两人坐入堂中,话锋一转,直言不讳道:“不知贵妃今日莅临寒舍所谓何事?”

“本该过来探望老太公的。”

岳贵妃目光殷切的看向他,含笑说道:“得知太公前阵子身体有恙,担心着老太公,刻意过来探望。”

赵光远只是笑而不语,朝着身旁的下人挥了挥手。

不久后,下人端着一个匣子走了进来。

赵光远吩咐下人将匣子递到岳贵妃面前,示意道:“老朽如今年迈,已无力四处奔波,早已想着将靖灵城的田庄与几十处铺子差人托付给贵妃打理,正好贵妃今日过来,老朽便亲自交到贵妃手上吧。”

岳贵妃看了眼递上来的木匣子,装作诧异的推诿道:“这如何使得,老太公正当年,不该如此泄气。”

赵光远淡笑着摆了摆手:“老朽这身子骨老朽自己清楚,与贵妃相识一场,这点薄产就算是老朽的一点心意吧。”

料到岳贵妃此来必是为了戚家之事,所以便开门见山的说道:

“老朽知道平宁州刚刚颁布的均田策令对贵妃也颇有影响,可此策令乃利国利民之策,老朽断定陛下定会接纳此策,不久后这道策令势必会在全国上下推广,京中那两千余亩良田和铺子就当是弥补贵妃一家在芦堰港的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