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阮地现状(五)

还没进城,青杏和陈牧便占了车厢左右的窗户,探出半个身子朝城门看去,太原那曾经历尽沧桑的城墙似乎已经成了摆设,阮地不仅没有维护,似乎还在有意拆除,不过仍旧保留了最完好的一部分,不少百姓正聚在城门口——如今城门口的大片空地已经变成了新城,建起了新房,新城的道路更宽阔,可容纳两架马车并行。

不过他们也发现,那道路上并没有马车或牛车,偶尔有一辆,还是从内城收夜香出来的驴车。

更多的则是人力拉动的两轮车,偶尔能看到脚踩的三轮车,不过数量极少。

进出城的各式车厢都停留在剧新城不远的空地上,显然是专门预留出来的地,还有专人伺候脚力牲畜,即便还没有凑近,青杏也能听见细微但嘈杂的人声。

这是与晋州截然不同的景象,太原如今的繁华也与他们想象中的大相径庭。

起码与临安的繁华是两码事。

车夫也将牛车赶至那片空地,在进去之前就叫青杏他们下了车:“从这儿到外城不行只用一盏茶的功夫,我换一头牛,还有活要做,你们只管过去就成。”

陈牧他们下了马车,很客气的同车夫道了谢,想再给些钱,却被车夫拒绝了。

“我如今靠这赶车的活,不说大富大贵,日子倒也过得,你们初来乍到,手里还是多留一些的好。”车夫冲他们摆了摆手。

车夫走向一个方正的,如盒子一般的小屋,那小屋三边紧闭,一边完全敞开,只摆了一张桌子,桌后坐着个一脸疲惫的年轻人,车夫低头说了几句话后,年轻人便拿出纸笔来写了个条子,又盖上章,撕开后将其中一半给了车夫。

陈牧他们就看着车夫牵着牛,拿着纸条,走向栅栏前,有人帮着车夫将牛赶进去,把车厢卸下来,再把牛牵进另一边的栅栏里,这处栅栏里就是牛棚了,每头牛单独一个棚,还有食草和清水,牛棚底下垫着干草,车夫则挑了另一头牛牵出去。

“真是干净。”月娘低头看着脚下的路,“这么多畜生,但地上却没什么粪便。”

杨竹书:“可惜咱们没坐上火车,不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听说跟蛇一个样!细长的一条,但是极大!”

陈牧笑着说:“咱们从太原去青州,就是坐火车了,还不知道怎么才能坐上,等进了城再去打听。”

四人没有在这儿多做停留,顺着水泥路走向新建的太原外城,这条路上也已经有了行人,路边还有小摊供行人们买些方便的冷食和水。

这一路前行,月娘她们也算见识了民间疾苦,离开临安之后,她们看到了田地间衣不蔽体的农人,看到了倒在田坎畔的小童,于是离开码头后,看到的阮地的一切,都显得格外不真实。

路上碰到的行人里,有农户或城里的百姓,他们的衣着几乎没有区别,都是粗布外衣。

但这起码是布!哪怕混了麻,里面大半还是棉。

且哪怕是最瘦弱的那个,脸上也有血色,与人说话时还能有个笑脸。

月娘看着自己脚下的地,又看自己的裙子,码头还好,许多从晋州或宋国各地过来的人都罩着外裙,可到了这里,就看不见穿裙子的人,哪怕路上的女人不少,可她们无论老幼都是只穿裤子,甚至有人穿的还是短裤,裤腿只到膝盖,但别人都视若无睹,似乎这是很平常的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