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盛世气象(三十五)

但货郎比他们有奔头,起码他靠自己的辛苦勤快,能想着在太原买房定居。

“到时候买一套小的,牵两根电线,将爹妈和弟妹们接过来……”货郎嘿嘿笑了两声。

杨竹书思乡之情大起,也不管货郎卖的货都是自哪儿进的,反正她就认为是从老家来的,立刻慷慨解囊,从货郎那买了许多东西,好在货郎卖的都是些小玩意,也都不贵,月娘才没有拦她。

除了货郎农户以外,船上竟然还有几个书生,他们显然是逃家出来的,可又似乎不像月娘她们一样是要在阮地生根,倒像是出来游学,其中有两个还带着佩剑——未开锋的,否则也上不了船。

此时他们也聚在船板上,站在栅栏旁,对着两旁的山水不断发出感慨。

陈公子看着觉得有趣,悄悄在一边旁听,唯恐被人发现,还专门从杨竹书那里要了一袋果脯,边吃边听,倘若那书生堆里有人看他,他就立刻看着河面发呆,装成坐船坐晕了的模样。

这几个书生都是旧时打扮,头发也没绞,但一看也知道是耕读之家出来的读书人,不怎么有钱,头发只用布头包着,没有发冠装饰,连皮冠都没有,虽然一身整齐,脚下踩着的却是草鞋。

“书上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咱们过去了千万不能大张旗鼓,得仔细分辨,学得好了才能报效君父。”

“我看晋州也不如何,想来那阮地富贵之处也是夸大,女子当政,颠倒乾坤阴阳,要我说,就不该跑这一趟!穷兵黩武,疲民劳民,只需等其自溃!”

“话不能这么说,阮地毕竟是汉人的地盘,并非蛮夷,这些年声名赫赫,一定有不同寻常之处,咱们熟读诗书,既然都有报效君父之心,便不能一叶障目。”

“周兄说的是,咱们一路跋涉,所闻所见,未尝没有耳目一新之感,倘若阮女真如传言所言,自大狂暴,阮地又如何能在这十数年间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陈公子听得想笑——这些人竟然是为“救世”而来。

一看就知道,他们绝不是宋国朝廷送来的间人,而是一个书院的同窗志同道合,要深入敌穴,以身做饵。

虽说想笑,但陈公子倒也有几分敬佩,这几个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还敢前往阮地,而不是缩在壳中掩耳盗铃,就凭这个,已然胜过朝廷诸公许多。

陈公子嚼着果脯,又听他们说:“阮地所凭借的不过是奇淫技巧,重工轻文,儒家学说嗤之以鼻,但又未用法家,自有体统,听说阮地的律法足有数万字,律法如此严苛,百姓既然不曾闹起来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以卑告尊,也不必打板子,如此一来,岂不是诉讼成风?官员如何忙得过来?”

“倘若不打原告,如何能震慑原告不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