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婚前一日,杨家开始送杨如期的嫁妆去秦王府,杨岐山亲自打头阵带着嫁妆去的。
来街上看热闹的人简直是人山人海,秦王府下聘和靖安侯府送添妆礼的时候没有赶上热闹的人,这一次都来了,东黄街上两旁的茶楼酒楼家家挤满了人,都等着找个视野好的地方来看热闹。
这一场热闹引起百姓们羡煞不已,流水般的嫁妆足足装了十几二十辆马车。
众人越发感叹靖安侯有多疼爱这位外孙女了,另外岭南温家真是富贵,听说不算靖安侯府准备的嫁妆,光杨家小姐的母亲温氏留下的嫁妆就有百抬,更别提别的一些铺子宅子了。
议论间,有些年长的伯伯们仿佛想起当年靖安侯嫁女之时也是这么声势浩大,嫁妆箱子如一条长龙般,这头进了杨家,那头还在靖安侯府门口。
杨家的人浩浩荡荡的送完了嫁妆,街上百姓们议论纷纷,杨岐山显得很高兴,似乎这么多的嫁妆也有他的功劳似的。
夜里老夫人派常嬷嬷给杨如期送了一只小盒子,常嬷嬷支支吾吾叮嘱杨如期夜里独自打开看。
杨如期不是不谙世事的少女,梦里是出嫁过的,这盒子她不用便知是什么,坦然的接过了。
常嬷嬷又叮嘱了几句明日出嫁时的事宜,虽说教习姑姑都教了,但杨如期没有拂了常嬷嬷的好意,耐着性子等她把话说完。
半刻钟后,常嬷嬷才离开听雪阁。
次日要起早,房嬷嬷早早就劝杨如期躺到床榻上了,等杨如期回到床上躺着的时候有些睡不着。
她不禁想女子一定要嫁人吗,一定要依附夫家才能在这世上立足,否则就是异类,会被世人指摘。
第二日,天色才刚亮杨如期就被房嬷嬷叫了醒来,太后派来的教习姑姑领着碧绿她们端着托盘和各种匣子饰品进了内间。
杨如期的听雪阁正屋算是比较宽敞的,可是外间站着十几个丫鬟,里头又站着七八个人就显得有些拥挤了。
房嬷嬷和丫鬟们一个个的都是笑容满面,各司其职,伺候杨如期沐浴更衣,梳洗打扮,人虽然多却被教习姑姑指挥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