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重建大明

正常情况下换别的军阀要是被人这么打散自己本部人马,早就翻脸了。

可在老朱面前,左良玉屁都不敢放一个,乖乖就范。

除了老朱在大明过于逆天的威望以外,就是老朱派了蒋瓛带了三百人跟随左良玉行动。

别看就三百人,可这三百人把张献忠残部几十万人压制得死死的,特别是听说太祖复生,打败他们的是开国中山王徐达之后,就更不敢造次。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朱的部队才几千人,而且还被打散,小朱棣带走一些,徐达留了部分,身边也就两三千人。

但就是这两三千人在打天下,身后还跟着几十万仆从军,去一个地方不仅能攻下,还能治理。

也算是老朱自身威望与能力的直观体现。

否则换了孙传庭之类,哪怕是正一品督师,面对地方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和与朝堂的各种势力纠葛,怕也难以搞消灭贪官污吏,处置地方恶霸乡绅的事情。

在襄阳休息了一日,目前是主要探查一下李自成的动向以及下一步的安排。

到了第二天,老朱在襄阳的襄王府召开会议。

崇祯十四年张献忠攻克襄阳,杀死襄王朱翊铭,把襄王府屠戮一空,不过倒没有焚烧王府,因此王府得以保存。

本来杨彦昌离开的时候是打算焚烧了襄阳,但汤和行动速度太快了,几乎是李自成前脚让杨彦昌弃城逃跑,汤和的军队后脚就到。

杨彦昌无奈之下只能先乘船跑路,临走时给襄王府扔了把大火,好在汤和迅速入城,组织人手扑灭,没有造成王府损坏。

不然老朱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王府大厅内,众人齐聚。

朱云峰、季赫、汤和、冯胜、毛襄、李乾德、王扬基、刘熙祚、堵胤锡等文武二十多人在列。

当然。

远近亲疏,地位高低自然也有不同。

离老朱最近的是朱云峰和季赫,其次是汤和冯胜毛襄,他们几个可以围在老朱身边。

其余人就只能离得稍微远点,小心翼翼地站在外围不敢靠近过来。

此时老朱已经养成了指挥所的习惯。

大厅内中间摆了张大桌子,上面放着各种地图、公文以及携带资料的笔记本和平板。

在身后则放着块大黑板,挂着一些形势图之类。

目前他们还没有关于李自成动向的情报,不过根据猜测,要么是在南阳,要么已经逃了。

因此众人开始讨论起下一步行动方案。

“不出意外的话,李自成应该是逃到河南去了。”

老朱看着地图思索道:“潼关惨败,他肯定不敢再去和孙传庭打,我们收复了河北,对他步步紧逼,他只能去河南。”

“那我们追过去把他剿灭还是?“

汤和小心询问。

作为大明开国公爵当中最大的水货,汤和论战功连个侯爵都不应该封,纯粹靠资历以及老朱硬生生给他抬进的公爵行列。

但他很会做人,知道自己菜,也没有依仗过是老朱发小就嚣张,而是事事都听从老朱吩咐,俨然老朱应声虫。

或许也正是如此,老朱才知道他没有丝毫威胁,从而在各大清洗当中逃过一劫,安享晚年。

老朱瞥了他一眼道:“一流贼尔,遣一大将追就是了。”

说罢他看向朱云峰道:“云峰,你有什么想法?”

这就是关于战略了。

朱云峰虽然喜欢吃喝玩乐,但作为后世人,满腹理论知识,且有丰富的键政基础,对于宏观战略也有一定思考量,便说道:“这就要看我们的目的了,是单纯地把流寇和建奴消灭,留一个破败的大明给崇祯,还是好好地捯饬捯饬,在废墟上重新建起一个新的大明帝国。”

“你说呢?”

老朱同样瞥了他一眼。

朱云峰心领神会道:“明白,那就先取四川,再得应天,先拿下半壁江山,该治理治理,之后北上进京,提刀上洛,大耳刮子抽崇祯,再灭建奴,重建大明天下,老祖宗,您觉得怎么样?”

老朱喜笑颜开道:“好,深得朕心。”

说着还比较诧异道:“云峰,平日里看你嘻嘻哈哈,没个正形,没想到你也有如此战略,居然还知道先取四川。”

朱云峰得意道:“那必须的。”

难道自己在B站上看过古代大战略研究的这事也要告诉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