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徐达至此

左良玉也是如此,三万多士卒加二十万左右的流民老弱。

张献忠也差不多。

他的军队也是二十来万,主力部队也就三四万人,家属二十万上下。

在武昌的时候还被左良玉打跑,三人当中兵力虽与左良玉差不多,实力却是最弱。

然而他灭楚王府,又攻破吉王府,进行了一波大补充,进入湖南对底层百姓秋毫无犯,得了不少民心。

之后队伍迅速壮大,从八月份进湖南以来,到现在十月份,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部队大肆扩张,总人数约三十多万,主力部队也达到了六万人左右。

历史上他于崇祯十七年正月入川之前总兵力就已经达到了四十多万,可见在湖南的四个月,是张献忠飞速发展的时间。

不过与李自成不同的是,李自成趁着孙传庭在陕西练兵,待在河南有一年左右的喘息时间,因此进行过军事训练,保证了军队战斗力。

而张献忠从八月份进湖南,到现在满打满算才两个月,一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兵马,二来不像历史上那样待了四个月,实力远没有达到历史上巅峰。

所以眼下其实张献忠看似人多势众,还是以虚胖为主。面对曾经击败过他的左良玉,张献忠并没有轻视,而是严阵以待。

此刻正是初冬,小冰河影响下,湖南的气温下降得很快,白天还能维持十二三度,到了晚上就很冷。

张献忠的军队都穿上了厚实的棉服。

这还得益于老朱强行推广棉花,到了明中叶的时候,棉衣就基本上在民间普及,让人能安稳渡过冬天。

北风萧瑟,衡州城池上,张献忠远远地看到了北面旷野上,成群结队的明军缓缓而来。

“父亲。”

现在还叫张能奇的艾能奇看到这一幕,立即意识到了什么,对张献忠道:“他们没有带家属营。”

张献忠沉吟道:“我原本以为长沙那所谓太祖能击败可望,必定是有些本事,还想坐山观虎斗,哪知道他败得那么快。现在估摸着左良玉把家属营置在了长沙。”

一旁孙可望立即道:“父亲,孩儿愿意戴罪立功,率领轻骑绕道直奔长沙。”

李自成左良玉和张献忠之所以要带着士兵家属跑,就是要保证士兵的忠诚度。

如果左良玉把士兵家属放在长沙,一旦长沙被攻破,左良玉大军直接就会不战自溃。

这一点李自成就吃过这样的亏,曾经在崇祯十五年把老营安置在河南南阳的唐县,被孙传庭找到以致“妻子细口被杀”,起义军闻讯“一营皆哭”。

所以自此李自成和张献忠都会把家属营带在身边。

现在看到左良玉居然也犯了李自成那样的错误,张献忠觉得不能错过。

然而他瞥了眼孙可望道:“这一战事关重大,不能鲁莽。你正新败,我怕你立功心切强攻长沙而不得,错失良机,还是让鸿远去吧。”

“是,父亲。”

孙可望脸上露出不甘的表情。

说是这么说,其实还是张献忠已经开始因为长沙之战的失败而有些不信任他了。

但片刻后他还是说道:“父亲,孩儿觉得我们还是要当心一些,那长沙自称太祖之人手中有厉害的火器。左良玉攻破他们,肯定手中也有。”

张献忠不耐烦地摆摆手道:“大抵是积攒了大量火药所致,全用在你那了,所以才被左良玉如此轻易攻破的吧。”

说罢也不等孙可望辩解什么,对艾能奇道:“云枝,你派人去通知定国,再让抚南策应。”

“是。”

艾能奇随即派出传令兵。

张献忠所部主要由四大义子掌管。

其中李定国部骑兵数量最多。

事实上农民起义军的骑兵数量都不少。

《明史·左良玉传》记载:“贼介马驰,一日夜数百里。我步兵多,骑少,行数十里辄疲乏,以故多畏贼。”

据说张献忠兵力骑兵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七成,很多士兵甚至都配了双马,因此他们的流动性非常快。

此刻衡州,张献忠率领本部与艾能奇、孙可望部约三万余人驻守城池。

他又安排了李定国和刘文秀在城外驻扎,互为犄角。

刘文秀部约两万,步兵最多。李定国只有一万多人,但全都是骑兵,安排他去突袭长沙最为合适。

布置了应对方式,张献忠静静地观察官军的动向。

这个时候还是晌午,他发现官军并没有原地安营扎寨,而是在渡过蒸水之后,继续向衡州城开赴,距离城池大概也只有五六里路了。

对方莫不是想直接攻城?

张献忠一头雾水。

片刻后,侦查的骑兵回来向张献忠汇报道:“报,大王,敌主帅旗帜写着“徐”,另有副将旗帜“左”“刘”“卢”“马”“金”等。”

“啊?”

张献忠更加迷糊了。

他跟左良玉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对方的军制和主将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这旗帜上的“卢”应该是卢鼎,“马”是马进忠,“金”是金声恒,,所以这个“刘”是谁,不太清楚。

但“左”为什么是副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