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去的还有社团的另外两个人,都是大三的,付颖一路听着她们的讨论。
她们也是兼职,录音后发给学姐,由学姐那边的工作人员审核,并不是每一条都会录用但是录用后是有偿的,保底就有五十,如果读者反馈好,还会根据播放量增加金额。
这也是为什么她们积极过来的原因。
社长和她们熟门熟路的去录制了,付颖还在跟着学姐了解情况。
不听不知道,一听付颖才知道,这个公司的公众号居然是她上一世常听的那个。
她很清楚的记得,那几年真的是靠这个公众号缓解自己的焦虑的,后来她们还出了软件版,付颖也下载了,不过每日更新太少,付颖工作又开始忙,就慢慢没再用了。
说句实话,她选择学心理学,多少也跟当年的这个习惯有关,有一些话,是真的能戳中人内心,能让人平静。
学姐看她特别惊讶的样子,
“怎么,你看过我们的公众号?”
付颖如是点头,
“不仅看过,还听过挺多的。”
好在学姐没追问最爱听哪个,
“那挺好的,刚好等你了解完有兴趣的话,很诚挚的邀请你一起录一点音频,给我们的听众多一点力量。”
学姐又主动解释,
“我们公众号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会选择在上下班的时候听我们的音频,所以我们收到了很多留言,希望能增加一些板块和音频数量。
我们也有扩招人手的意向,但是这个公众号是我和我朋友辛辛苦苦做起来的,我不想为了数量还搞砸口碑,所以我们选择从专业的学校学生入手,看能不能有合适的人选,早点培养起来。
我自己是从心理社团出来的,上次比赛就是想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可以请过来,就发现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