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晚上乌漆麻黑的且快要凌晨了,女人一般都不愿意去爬那座几千米的高山。
日常种田爬山已经爬的够够的了,不想受那个累和罪。
何况半夜三更的阴气多重啊,一路上去到处都是坟地,特别考验人的胆量和自身能量。
女人阳气本来就弱一些,晚上就更不该出去瞎溜达。
胆小的人甚至光想想就觉得害怕,自然也不会去了。
大多数女人都不愿意去凑这个热闹,站在自家的院子里或者村子的某个位置,大家边聊天边远观着凑凑热闹也就得了。
这些活动都不关村里的老人什么事,晚上也没啥额外的消遣活动,偷完灯盏也就早早的睡了。
这是早期的风俗,等到新世纪,人们越来越赖,年轻的这些大小伙子和姑娘们开始当家做主了,慢慢的就没人在蒸灯盏了。
一是觉得麻烦,二是好多年轻人压根就不会。
脑瓜聪明的他们,会选择买些现成的蜡烛代替它,凑合着意思一下这个节也就过去了。
这就是科技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觉得越来越没年味的主要原因。
好多传统的东西都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失传并消失。
可能再过若干年后,这样的风俗,好多小孩子连听都没说过,就别说照做了。
就如以前给祖先们烧的纸钱,都是家人自己亲手拓着印的,按老一辈的传统,说是只有自家亲人亲手拓印的纸钱,亲人才能收得到。
从有了机器印刷纸币,再没有人愿意一张一张的去拓印它了,都是现买,怎么省事怎么来。
当然十五的节目不止这个,这是老百姓个体性的节目。
村里或者乡里还有节目,像花钱请外地剧团过来这边给各种神唱戏,神是主看人,人和阿飘都是附带的。
还有耍狮子的,唱小唱的,那曲调咿咿呀呀的传承了不知多少年,很有地方特色。
有些会去一些单位进去拜年并表演,算是给人家送祝福送彩头。
当然这个祝福和彩头不是白送的,这些单位要么给红包,要么会给烟酒,要么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