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坐在上座也是陪衬,言外之意提醒大家不能忘了镇上的军户,还有卫所的利益。
张老爷子跟几个选出来负责的乡老连连应承,保证对军户一视同仁。
民户现有的房屋不变,空闲房屋全部归卫所。
另外把镇外那片供村里人摆摊的税收也分给卫所。
虽然集市还没有影子,但在规划里,若是碎金镇能恢复以前的繁华,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此时,宋梨云体会到所谓土著的好处。
她在前世是个到死都没有房子的小可怜,现在算是赶上拆迁购买原始股的好时候了。
因为镇上的人口只有三百多人。
唯一的军户也只有两家,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人物,自然也归为一起,每个人都有资格购买地皮。
以前的碎金镇多是淘金工人,整个布局就是个村子加胡乱搭建的大工棚。
现在拆了重建,就按照武朝建城的习惯来。
生活区跟商业区分离的坊市方式,也符合宋梨云建议的镇内镇外。
大家镇中居住的一块就是生活区,商铺在街道两侧修建。
而村子来售卖的农副产品则无需进镇,将会在镇外搭建一些棚子。
这些原始土块价格是惊人的低,镇里一间商铺只需要五两银子,一栋院子也是五两。
当然这五两只是一片白地,还得自己掏钱修建。
宋梨云想到自己身上有两百两银子,正是投资的时候,先是大笔一挥,认领下十间商铺的位置,又定下五套院子,只留下五十两作为零用。
镇里有头脑的,有胆量的开始筹钱买房买地皮。
周围村里也有人闻声而来,找着碎金镇里的熟人讨要名额,想在碎金镇也买一间商铺院子。
消息传进七里县,一些胆大的钱庄坐在碎金会馆里开始放贷。
一时间,镇上的人除了干活,就是谈论买地皮的事。
就连宋榛平都提起此事。
这一天宋梨云在灯下看账本,宋榛平翻看有插图的“农技书”,他突然抬头道:“云儿,小豆子他家要再买一处院子,我们房子够住,是不是也买一间商铺子,家里做的这些纸盒也好摆出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