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元宗帝只是一个不得宠的皇子,根本没有夺嫡的机会。
好在内有皇姐出谋划策,外有大将赵燕骄冲锋陷阵,他才一步步走到最高处。
为了表示自己的感谢,立赵燕骄之妹燕妃为皇后,把生下的皇子立为太子。
皇姐有从龙之功,平时再是挥霍无度,他都有求必应。
可是,皇后性情木讷寡言,相貌虽然端庄,远没有宫中其他嫔妃娇艳。
太子品行无错,可是为人呆板,没有大皇子性情稳重、善解人意,也没有几个小皇子活波灵动。
哪怕太傅多次劝说,太子秉性温良醇厚,颇有贤德,以后即便无功无过,也是守江山的好君主。
他依然不喜。
朝中人都说他对太子要求太严,稍有不慎就呵斥怒骂。
无人知道自己内心。
每次一看见那两张脸,就会想起那个在自己面前举止无状的赵燕骄。
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可当年赵燕骄以边关之危,逼自己立赵燕珠为后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这对一个皇帝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哪怕镇北军如今度日艰难,百般收敛隐藏。
赵燕骄一日不释兵权,皇后一日不废,元宗帝这个心结难平。
可是,祖宗律法有定:无过不能废后,更不能废太子。
除却赵燕骄以外,朝中还有其他拥护夺嫡的功臣。
若是赵燕骄无好下场,恐怕是兔死狐悲,朝堂定会有大风波。
比如说此时带头发难的兵部尚书徐哲远。
好不容易用宣威军分得赵燕骄的一部分兵权,还弄这样大的纰漏。
现在两个卫所被攻打,边境不稳,朝中也有人替赵燕骄说话,元宗帝不得不忍住心里绞痛,还有喉间腥甜。
这种事在大朝会上是得不到答案的,少不得一次次争吵辩驳。
等到半月之后,元宗帝也被吵得头昏脑胀,兵部终于得到圣旨:着唐英戴罪立功,尽快收服平凉堡。
户部给镇北军拨饷银二十万两,过冬棉服一万套,协助宣威军和官府歼灭狄虏人、剿灭匪患。
这还是一纸空文,还需要户部调拨银钱和物资,然后再发放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