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汐坐在主桌上,慢嚼细咽的吃着美食,耳朵听着孩子们在餐桌上分享,他们在学堂发生的趣事。
有学习上的,也有生活上的,与同窗之间纯粹的情谊,有不打不相识的,有从陌生人变好友的。顾汐听着都觉得很有意思。
一家人没有因为分开各忙各的,就不像以前那般亲近了。反而孩子们去学堂后,结识更多的同龄朋友,没有家庭琐事缠绕,更能专注学习知识。
顾汐独自一人,也有更多时间精力,专注自己的事业发展。
一家人聚集时,和睦团结珍惜彼此,分开就都各自发光。
吃饱喝足后,美美的午休一个时辰。
下午顾汐带上工具,领着孩子们去竹林,一群人在林子里掰春笋,田埂上挖野菜,浅浅的外山处找菌子。
小孩们眼尖手速快的,那种满载而归的收获,别提有多爽了。
第二天一早,顾汐带着孩子们拉上稻种,驾马车去一趟小河村,给先整理好的水田撒播稻种。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农业知识,用实际行动课传授教给他们。
不管撒播的好不好,顾汐都让孩子们亲自下到水田里,体验耕种的乐趣,见证好吃的粮食大米,从种子到稻穗的成长过程,现在播种有辛苦,未来收获时就有多快乐。
两千七百多亩水田,不可能同一时间撒完种。
家里已经安排的五六个人,每天都在给稻种催芽了,等稻种发芽长度适合的,就用马车先拉过来,先撒在犁好的水田里。
每天来撒播一块田,就减少一块空田。到时候收割也会从先播种,先成熟变黄的稻子开始收。
河对岸的小河村,想把旱地改水田的人家,也在马不停蹄的整田。
村长张东报上的田亩,需要多少稻种?顾汐也让人给预备催芽着。
这些村户需要的稻种,全都用短工来抵债,想要借用牛犁地的,也在张村长那做了登记,2天人力工兑换1天畜力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顾汐家养的一百头牛,都习惯了干活犁地。
犁地的速度提高很多,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顾汐提出,人力兑换畜力的方式,没有村民提出反对意见。
反而劳动力不足的家里,很愿意用妇女、少年的人力短工,来兑换牛回去翻耕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