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诺奖与华夏文人代表(8k求月票)

莫岩的随行人员,主要是家人、9位作品翻译家、好友和出版方等。

这些都是一个正常作家,平时接触最多的人。

媒体记者是不算在内的。

随行的媒体有不少,其中就有v站的记者。

他们想辙加入队伍,其实也费了很大一番功夫。

当时5号的落地欢迎仪式,在v站就有一个简短的直播。

随后,各种剪辑视频,在v站都有不错的推流,尤其是知识区,关注的人不少。

随后,官方直播间每次放出相应的直播内容,都有不少网友观看。

6号,是相关的媒体发布会。

在这里,v站给配了一个实时翻译,在后台给翻译外语。

从这里开始,从其他地方闻讯赶来的网友们,就越来越多了。

没办法,v站这里搞的比央视的官方新闻还全,有点网媒倒逼官媒的意思。

而到了7号,也就是今天,观看的网友就更多了。

不光有本就关注莫岩诺贝尔之行的网友,还有刚看完金鸡奖,顺便看看接下来直播的网友。

这个时间点也正好,莫岩正好在今天,站在瑞典文学院发表演讲。

一开始还好,总归是忆苦思甜,讲述一下自己写作的想法,和一些作品的创作背景。

但逐渐的,有的人就开始感觉不对劲了。

尤其说到其饥饿的童年经历,如饿的吃煤球等内容。

“真有这么惨?”

“不清楚,听说当初确实很惨,应该是真的吧?”

“煤块那么硬,怎么可能咬得动。”

“等你饿的时候,什么都能吃下去。”

“……”

弹幕很快变成乱斗。

觉得是真的人,以及感觉太夸张,认为是假的人,弹幕大体分成两派开始战斗起来。

不过毕竟v站用户以年轻人为主,都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就算有质疑,自己也不确定。

演讲直播也就这么过去了。

陈麟风和刘茜茜回家的比较早,也在网上看到了这段内容。

刘茜茜不解道,“当时真是这样的吗?”

陈麟风摇摇头,“具体情况没有经历过,我也不知道。”

“但我看过陆遥和莫岩两个人关于饥饿的描写。”

陈麟风从脑海中挑出段落,然后复述道,“我在城郊的土地上疯狂地寻觅着酸枣、野菜、草根,一切嚼起来不苦的东西统统往肚子里吞咽。

要是碰巧能找到几个野雀蛋,那对我来说真是像从地上挖出元宝一样高兴……”

“我那点单衣薄裳,在寒风中立刻变得像纸一样不济事了,浑身冷的都成了一团,而且肚子越饿,身上也就越感觉冷。可是无论如何,我还是不忙着穿棉衣,我的棉衣要到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才敢上身。”

“这是陆遥自传《在苦难的日子里》的内容,你再听听看莫岩的。”

“连浑身羽毛的小鸟都冻得唧唧乱叫时,我们着屁股,也没有感到冷的受不了……我们吃光树上的叶子,树上的叶子吃光后,我们就吃树的皮,树皮吃光后,我们就啃树干……

那时候我们都练出了一口锋利的牙齿……一个聪明的孩子拿起一块煤,咯嘣咯嘣的吃起来,看他吃的香甜的样子,味道肯定很好,于是我们一拥而上……味道确实是好极了……村里的大人们也扑上来吃……”

两段复述完之后,陈麟风看向她,有听出区别来吗?

刘茜茜歪着头想了想,“前一个,能吃到野菜、酸枣、麻雀蛋,

父亲只吃一点点,省下粮食,留给上学的儿子,

棉衣要到最冷的时候才穿。

描写的生活很苦,但感觉比较真实有逻辑。”

“对,有逻辑,我能想象那是什么样子的生活。”

“但后一个……”刘茜茜茫然道,“衣服都没了,饿的要啃树干,吃煤块,还很好吃……”

她问道,“煤真的能吃吗?”

属实是遇到知识盲区了。

“当然不能吃,咬不动的。”陈麟风很肯定的说道。

“那这……”

刘茜茜不好说莫岩是不是在乱写。

毕竟她对作家一直抱有某种滤镜,觉得这种文学巨匠,应该不至于随口乱编吧?

陈麟风没有多说,这种事,还是让人自己判断比较好。

网上,这段莫岩的演讲,着实引发了不少的讨论。

关于莫岩小时候家境到底怎样,众说纷纭。

不少人还是相信,莫岩说的是真的。

毕竟,诺贝尔文学奖的滤镜还在,总会让人不自觉的偏离立场。

第二天,官媒方面,只报道了莫岩在瑞典文学院演讲的新闻,并没有谈论具体的演讲内容。

倒是网络平台上,关于昨天演讲内容的报道,比较多。

这就体现出网媒的灵活性了。

当然,v站在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因为莫岩得奖一事,而关注到v站的网友,还真有不少。

都知道这里直播内容很充实,比官媒报道的还全。

上面也没法说,总不能因为你报道的比较全,就不允许你报道了吧。

如今v站体量越来越大,上面也要考虑影响的。

瑞典,莫岩从身边人那里,得知了国内的喧嚣。

他有点后悔,之前的演讲应该收敛一点的。

不过,面对瑞典这边的礼遇,以及全世界媒体的关注,他有些飘飘然,很快就将之抛到脑后。

我都得诺奖了,还在意那个干嘛。

霓虹的翻译家,也是莫岩的朋友吉田富夫,也知道了华国的这个消息。

他有些不屑道,“不要在意这些,都是些弱者的呻吟,莫君是强者,根本不会受到影响。”

“你说得对。”莫岩微笑着点头。

面对朋友,他一向很好说话。

9日晚,莫岩应邀到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这次演讲就收敛多了。

他在现场朗读了自己几部的节选,演讲内容也中规中矩。

没有再起什么波澜。

实际上,就陈麟风听到的,官方层面已经是在提着口气了。

如今的舆论,关注度太高了,超乎想象的高。

万一出点什么状况,那可就难收场了。

跟随莫岩的人里,有齐鲁省地方市的出版局局长,也是体制内人。

他就专门提醒了国内的情况。

得到的反馈还不错,莫岩还算庆幸,虽然有些飘,那也是正常的。

谁遇见这种场合,不飘啊。

12月10日,当地下午4时30分,颁奖仪式开始。

莫岩身穿黑色燕尾服,与其他领奖人一起,逐一登上领奖台就坐。

国内这次不少平台都买到了现场的转播权。

或许是受到了v站的刺激,其他互联网平台,也重视起了莫岩得奖的这次新闻。

企鹅、优土豆,都有相关的视频转播。

不过还是v站这边最细,不光有实时翻译,甚至有相关的专家解说各种诺贝尔颁奖典礼传统。

因此,众多网友还是在v站这边看直播。

线下则多是通过华央台收看。

陈麟风和刘茜茜也准点坐电脑前观看。

欧洲那边下午四点半,国内这边是晚上10-11点,正是大批熬夜观众兴奋的时候。

因此时间上也比较合适。

如今直播间的人数,眼看要突破两百万了。

各种致辞、讲话就不说了。

重点还是莫岩领奖这块。

瑞典国王给他颁发证书、奖章和奖金,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4万美元),还是很诱人的。

同时,诺奖文化委员会的代表,用瑞典语介绍了莫岩的获奖成就。

官方直播本来是有翻译的,但说着说着就停了,转而变成大体的介绍。

只有v站这边没停。

“尊敬的皇室成员,以及各位尊贵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女士们,先生们:

……”

现场,莫岩听不懂对方的颁奖词,只是微笑着接下奖状和奖杯。

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