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一档读书类访谈节目播出,如同一道惊雷炸响。
4月7日晚上,英国bbc电视台,《世界读书俱乐部》栏目播出。
陈麟风受邀作为访谈嘉宾出场。
前面的内容还好,到后半段,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内容,着实炸裂。
几乎每个观看的观众,都有种自己是不是时空穿越,来到了上周愚人节的感觉。
怎么可能会有人拒绝诺奖?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的,这是在公众的平台对外宣布,诺奖委员会是真的会当真的。
诺贝尔奖在西方的影响力,完全不用多说。
当天晚上,那段拒绝诺贝尔的视频,就在欧洲那边的社交平台疯狂传播。
很快,漂亮国的网友也知道了。
第二天,英国《卫报》;
法国《世界报》;
漂亮国《洛杉矶时报》等。
多家媒体以转载或评论的方式,报道了相关新闻。
当然,因为还没有采访到当事人,不清楚具体情况,这时候的新闻,还不是头版头条这种,只是以短讯的方式呈现。
但这已经足够引发第一波舆论了。
网上对此的讨论尤其激烈。
“chen是不是疯了,那可是诺贝尔奖!”
“哇哦,酷,chen实在是太酷了,诺贝尔怎么了,就是要拒绝一切我们看不惯的东西!”
“我不得不说,chen确实很有勇气,但愿他以后不会后悔。”
“可能是知道自己根本拿不到诺贝尔奖,才会以此来博眼球?我觉得这就是个小丑行为。”
“楼上你才是小丑,chen怎么可能是在博眼球,他现在的成就,完全不需要这样做。”
“确实,chen只要按部就班的发展,不需要诺贝尔奖,也是全球顶级的作家、导演和演员,诺贝尔对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楼上,你忘了编剧,他还是最顶级的编剧,哦,想想就觉得疯狂,chen是怎么做到如今这一切的。”
“太疯狂了,竟然有人敢于拒绝诺贝尔。”
“这才是新时代青年人,质疑一切,否定一切。”
“我想诺贝尔官方不会放过他的。”
“……”
网上说什么的都有,但只是有一个“拒绝诺贝尔”的标题,就足够大家津津有味的讨论了。
全世界的互联网是想通的,虽然国内这边有墙的阻隔,也照样有大批翻墙的网友。
他们看到陈麟风拒绝诺贝尔的新闻,第一时间也是震惊的。
甚至以为这是什么恶作剧,或者外国这边独特的梗。
但当看完视频之后,就不再这么认为了。
大批翻墙的网友,把相关视频往国内转载。
其实这时候,国内的媒体们也闻到味了,开始转载相关的新闻。
很快,从线上到线下,整个舆论彻底爆炸开来。
不是,为什么啊?
小陈为什么要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国内看到新闻的人的第一反应。
视频中,陈麟风给出的两个因素,包括随后哈里特在推特上发的,节目录完后,陈麟风回答的内容。
此时都已经被国内大众所知晓。
但大家还是很不理解。
这些政治啊、文学路线方面的纠纷,人们根本就不关心。
华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才是实实在在的。
反倒是哈里特在推特上发的那段话,更能让人理解一点。
不想被诺奖代表,拒绝诺奖代表着自我个性,并有自信自己未来的成就,会超过诺奖的高度。
这样听起来,好像比较像陈麟风的主要目的。
毕竟是年轻人,如果因为长久的成功而飘了,说不定真能做出拒绝诺奖的事来。
国内各种言论和看法,纷乱繁杂,整个娱乐圈以及文学圈,完全就是炸锅的状态。
文学圈最为炸裂。
他们最不能忍受政治论和路线论,骄傲论在他们看来,也狗屁不通。
那是诺贝尔,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有不少作者和文学评论家站出来发言,表示陈麟风这样的做法欠考虑,当时应该多想想再说话的。
要不干脆赶快道歉,看能不能得到诺奖委员会的谅解。
国内外媒体方面,当然不满足于只是转载一段视频,或者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报道。
他们想要深挖这里边的内幕。
很快,有大量的电话,打到了梅姐那边,麒麟、龙麟的官方电话,也被打爆了。
大家都想要采访一下正主。
除此之外,一些相关的新闻,也被神通广大的媒体扒了出来。
诺贝尔奖遵守严格的保密制度,被提名的人员名单是不会被公布出来的。
最容易被作为参考对象的,就是官方之外,博彩公司出的诺奖赔率榜。
原来从09年开始,陈麟风就出现在了赔率榜上。
这几年,他一直都在榜上待着,而且赔率还在逐年下降。
说明博彩公司方面,是越来越看好他获奖的。
这就愈发让国内的媒体感到可惜。
你干嘛要拒绝啊。
很多国内作者更是痛惜万分,直感饱汉不知饿汉子饥。
你不要可以给我啊。
法国媒体找到了,节目中提到会推荐chen的克莱奥奇,采访询问他的看法。
“我觉得很遗憾,chen想要避免政治影响的心是好的,但有些因噎废食了。”
“你不觉得他辜负了你的好意吗?”
克莱奥奇在镜头面前大笑,“哈哈,这算什么辜负,只要他继续在朝着写作的道路上前进,那就是一件好事,有没有诺奖,都是一样的。”
“而且我挺认同他所说的,诺奖不能定义一个人,chen如果有自信,完全可以跨过诺奖走向更高。”
只能说,得了诺奖之后,不怕得罪委员会,说话就是硬气。
但不管怎么说,克莱奥奇的采访放出后,多少算是帮陈麟风缓解了一下压力。
现在的舆论形势,让他想到了当年高考后,拒绝燕大、水木大的场景。
竟能如此相像!
而且这回规模更大,从全国扩散到了全球。
最不济,也得是整个北半球。
天下无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