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世道之变

北齐怪谈 历史系之狼 2827 字 1个月前

在袁宪离开之后,陈便召见了章昭达。

两人在皇宫内秘密的谈论了许多事情,章昭达方才匆匆离开。

江陵。

这座破败不堪的城池内,处处都充斥着敌人的欢笑声。

百姓们躲在家里不敢外出,好在淳于量也能控制住魔下的大军,不让他们对着江陵的百姓们来上一次宣泄。

在过去,淳于量是不太在意这方面的事情的,可最近,他忽然有点黄法戳化,在陈国的诸多将军里,只有黄法戳是讲究这一点,攻城之后不会去伤害当地的百姓,严明军纪,秋毫无犯。

不知淳于量何时也开始效仿这一套东西。

淳于岑披着甲,匆匆跳下战马,快步朝着官署内走去。

官署两侧的申士也都认识他,不敢阻拦,纷纷行礼。

他就这么一路畅通无阻的走到了淳于量所在的屋外,此处的甲士终于将他拦下,在禀告之后,就让他进去了。

淳于岑快步走进屋内,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

「父亲!」

淳于量此刻就坐在床榻上,手里捧着一本书籍,没有了平日里的锐气。

「嗯。」

淳于岑从怀里掏出了文书,而后禀告起周围各地的情况。

自从他们攻占江陵之后,周人的溃兵退往了四周,双方的水军也进行了几次交手。

淳于岑就这么一点点的告知来自各地的情报,而淳于量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在意这些。

淳于岑说完了这些,悄悄打量着父亲。

先前自己提议要投汉,父亲说时机还不曾成熟,可如今,大军在握,江陵已得,若是带着江陵去投汉,应当是能有大贡献吧?

到底什么时候才算是时机成熟呢?

他很想开口去问,但是又怕被训斥。

正迟疑不定的时候,淳于量忽吩咐道:「抽调些信得过的老弟兄,充实亲兵淳于岑大喜过望,「父亲,时机到了吗?」

淳于量放下了手里的书。

「什么时机?」

「不是要带着江陵投奔汉国....

淳于岑的话还不曾说完,淳于量的脸色就变得格外难看。

「放肆!」

「你是想让我谋反吗?」

「我岂是那般小人?!」

淳于岑看着愤怒的父亲,即刻低头,「父亲,是我失言。」

「乱世之中,大家都不讲信义,当臣子的殴打皇帝,当皇帝的凌辱大臣,将军们只想着叛变,文官们只想着收钱,上下混乱无序,不讲道德。」

「可现在不同了。」

淳于量很是认真的说道:「天下即将大一统..::.若是再按着过去的想法来做事,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淳于岑有些愣然,「周国虽然被击破,可实力依旧不弱,两国联盟,还是能抵抗汉国,父亲觉得汉国很快就能击破二国吗?」

「汉国当下的耕地,户籍,就已经是其余二国所不能抗衡的了,从根本上看,汉国的粮产更多,铁产更多,人口最多,这是大一统的资本。」

「而从治理上看,汉国的治政,远超其余二国,地方刺史大多清廉贤明,吏极多,皆勤勉,朝中大臣才智非凡,大能者多,其制吸纳周陈之善,自成一体,

其将军勇猛,善战者数不胜数,将士多甲,军械精良,操练得当,如此资本加上如此治政,不出三五年,天下必然大一统。」

「天王此人,宽厚待人,骁勇无敌,胸怀广阔,果断而有胆魄.....

「天时,地利,人和,汉国皆得之,谁人能与其抗衡?」

「退守巴蜀也好,占据江水也罢,不过是多拖延些时日,苟全性命而已。」

淳于岑轻轻点头,「父亲,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以江陵去投汉呢?汉国欲得天下,江陵是重中之重,若是我们以江陵,以数万大军去投,必能得天王喜爱....」

「非也。」

「若是将城池直接献给天王,天王定然会赏赐,却不会重用。」

「往后想要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只怕很难,我已经老了,倒是无碍,只是你,若是也因此遭受非议,往后不能重用,那我们家往后还能有什么成就呢?」

「天下大一统之后,德治之风必盛,到那个时候,过去殴打过皇帝的,无端背叛的,只怕都被大家所非议....如今是有功之臣,将来便是贰臣奸贼了....」

淳于岑似懂非懂。

「父亲,那我们怎么办?」

「等啊。」

「等到我们不能在陈国立足的时候,就可以去投奔天王了,而后,就可以感怀天王恩德,为大一统而奔走,为天王再取下江陵.....」

乡野小路上,老太医等人牵着马,一一拐的往前走。

只能听到远处那小溪的流水声,除此之外,就连鸟鸣声都听不到。

两旁是许多参天大树,小路幽静且荒凉,两旁的灌木丛里时不时有抖动,令他们更是惧怕。

老太医颇有些憔悴。

这骑马当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连着骑了许多天,马还没什么事,这骑马的人却先扛不住了。

尤其是老太医,这双腿疼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