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李世民:这怎么还变成围困长安了

正所谓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之所以是斗米六钱,是李承乾认为如今的粮价确实太低,谷贱伤农,所以稍微涨点也是好事。

为什么这些粮商不给洛阳运粮,运到长安不是赚得更多?

说来还是因为大运河。

长安水运不发达,粮食运输起步就是几百石,漕船运送费用低,要是走陆路,价格就完全不同了。

且如今的大唐,除了偏僻地区,中心地带是不缺粮的。

少赚点也是赚,你不运,他不运,有的是人运。

洛阳粮仓多,囤积的粮食都够吃两年了,真要不运粮食,李承乾也能开仓卖粮,平抑粮价。

李世民有些烦躁。

他想围困洛阳,现在却出师不利。

知道对付自己这个长子会有些棘手,可当今的情况,是李世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自古以来,不管是多么贤明聪慧的皇帝。

对于经济这块,是不怎么懂得的。

帝王之道,也没有关于经济方面的知识。

而重农抑商,才是国之根本。

哪怕李世民再是雄才大略,也没有办法摆脱时代的束缚。

这时,褚遂良却再了出来,献策道:“陛下,洛阳占据运河之中,本就粮仓丰盈,即便是断绝粮道,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说缺乏粮食。”

“然洛阳城内,世家大族盘根错节,相互勾连,形成了一股庞大而又复杂的势力网。”

“这其中,以长孙司徒所领之长孙氏最为势大,长孙司徒德高望重,在洛阳世家之中素有声望,犹如那众星捧月中的明月,一呼百应。”

“若能得长孙大人牵头,联合洛阳诸世家,与我城外大军里应外合,如此内外夹攻,破洛阳城便指日可待啊!”

褚遂良的声音在空旷大殿内回荡,掷地有声,仿佛给这沉闷的氛围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番话,确实是让李世民眼睛一亮。

再强的堡垒也架不住内部攻破,李世民自是想越是简单突破洛阳越好。

褚遂良的这番话,正合心意。

当即把目光转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心中猛地一紧,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攥住了心脏。

但他毕竟久经官场的风风雨雨,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定力与城府,面上依旧保持着镇定,微微拱手,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微笑,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臣虽在洛阳长孙家有那么些许根基,可太子李承乾绝非庸碌之辈。”

“如今贸然行事,风险极大,犹如在悬崖边行走,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恐难成功。”

“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啊!”

说话间,长孙无忌的余光看向褚遂良,心中有几份生恨。

他跟褚遂良之间向来无仇无怨,现在褚遂良却是要拉他下水,简直可恶至极。

褚遂良其实是感受到了长孙无忌的怨恨,然而却并不怎么在乎,直接无视了。

现在的褚遂良,可谓是春风得意。

五姓七望在世家圈子里有着庞大的影响力,尤其是文人圈子。

因为这段时间发生的各类事情,让褚遂良成为了五姓七望的座上宾。

加之魏王这边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性极大。

褚遂良当然不担心得罪长孙无忌了。

你长孙无忌是陛下凌烟阁的第一功臣,可他是未来魏王登基的第一功臣。

加之五姓七望相助,谁怕谁呢。

所以昨天有人过来,跟他讲述想要拉长孙无忌下水,整合洛阳城内世家势力一同背刺废太子的事情后,褚遂良当即就一口应了下来。

这才有了今日的上奏。

李世民微微眯起双眼,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而又充满威严,直直地盯着长孙无忌,那眼神仿佛能洞察他内心的每一个想法。

片刻后,才沉声道:“无忌,朕与你相识多年,素知你我同气连枝,情同手足,犹如那伯牙子期,心意相通。”

“如今大唐有难,太子叛乱,公然与朕作对,挑战朕的权威,朕决意平叛,以正朝纲,重振我大唐之威。”

“你身为朕之肱骨之臣,深受朕恩,又怎能在此关键时刻推诿退缩?”

“洛阳世家以你为首,若你能牵头此事,成功的希望必将大增。”

“朕意已决,此事无需再议!无忌,便由你来负责。”

长孙无忌心中暗恨,恨褚遂良的多嘴,将自己推到了这风口浪尖之上,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现在想要夹缝求生的路子被直接堵死了。

二选一,他也没得选。

陛下这边,也不会给他回旋的余地。

自然是不敢违抗圣意,只得拱手,沉声道:“是,陛下。”

而后道:“只是此事干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犹如在错综复杂的棋局中落子,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臣需细细谋划,制定周全之策,还望陛下宽限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