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太子告天下书一经洛阳报发表,宛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洛阳城内激起了层层波澜。
这篇言辞恳切、慷慨激昂的文章,如同野火般迅速在百姓中传播开来,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与思想的碰撞。
许多百姓在听过太子告天下书的内容后,内心的想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毕竟对于如今大部分的洛阳百姓来说,是太子的到来,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
要知道,单说在洛阳,李承乾打造了十几个工厂,每个工厂都是上千人的规模。
而这,就意味着洛阳境内,有上万家庭,都是在给太子做事。
换个词汇,那就是太子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这一点,不仅是在如今,还是在后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总不能吃着太子的饭,还要掀太子的锅吧。
早在先前,就有很多百姓担忧,太子起兵造反,要是失败了,他们这些人的饭碗,还能保住吗。
太子给的福利待遇太好了。
单单是管饭这点,就让能够进入工厂的人,受到街坊邻居的羡慕。
况且每月的工钱,也成为了家庭的重要收入。
民心,有时候很简单。
给口饭吃,自然就得卖命。
这年头,忠义也没那么复杂。
工厂内,有人大声说着。
“我不懂什么造反不造反的,我吃的是太子给的饭,给太子做事。”
“太子这么好的人,还能关心咱们这些苦哈哈,就这样的太子,提着灯笼都找不到,怎么会造反呢。”
“肯定是朝廷中有奸妄小人,迷惑了陛下。”
随即有人附和。
“没错,咱们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呢,想先前,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口荤腥,现在过几个几日,就能砍点肉吃,这可是从前不敢想的日子。”
“咱家那口子,天天念叨着太子的好,谁不给太子刻个长生牌的。”
“这样的太子,怎么可能是谋逆。”
两人一挑起话头,立即就是议论纷纷。
“听说厂里要办学堂了,太子下的教令,让满六岁的娃,都去上学,书不要钱,学堂还管顿饭。”
“真的假的?这么好啊。”
“太子教令,那还有假,咱娃也能读书了,指不定以后还能当个官。”
“你就想吧,读书人那么多,当官的才几个。”
“这有什么,你没听说吗,在辽东那边,只要能读书写字的,就能当官,远点就远点,这可是祖坟冒青烟的事。”
“嘿,你以为就你家娃能学,大家都能学,谁当官还不一定呢。”
“我娃肯定比你家娃官大。”
“走着瞧。”
吵闹中,有人叹息:“真是好日子啊,可太子要是败了呢,咱们这些还有吗。”
这话顿时让气氛变得安静下来。
有人惊疑不定的说道:“陛下应该也会如此吧。”
那人摇摇头:“这可是太子这边才有的,那谁不是去过长安吗,你问问他,长安有没有这等好事。”
被点到的人摇头道:“莫说长安,天下都没这等好事。”
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
良久,不知是谁开口道:“太子不能败啊。”
这话,顿时让所有人都变得激动起来。
“太子可不能败!”
——
苏玉儿乘坐的马车在尘土飞扬的官道上疾驰,车窗外,景色如飞般掠过,田野、村庄、山峦,都在向她展示着大唐广袤的土地。
左丘名和纪昭骑着马,紧紧跟随在马车两侧,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如今纪昭的官职相当于没了,但他并不可惜。
本身作为太子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陛下说是不会打压太子旧部,可事实上就没这么简单的,多的是人来刁难。
比如魏王党。
当然,魏王自然不会关注他这样的小人物,可魏王党人,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
即便是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想挑毛病,还是很简单的事。
这可是县尉。
空出来的官职,多的是人想上。
以前太子照着,没人敢动心思。
现在太子造反,区区不良人,又有什么资格担任县尉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