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在魏王李泰的府邸书房内,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泰坐在主位上,眉头紧紧皱着,满脸的不悦。他刚收到房遗爱的消息,得知太子妃的车队被拦住,正等着他下一步指示。
这时,管家匆匆走进来,说道:“殿下,清河崔氏长公子崔盛玉求见。”
李泰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道:“让他进来吧。”
崔盛玉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书房,他身着一袭深青色长袍,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的玉佩,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公子的风范。
见到李泰,他拱手行礼,说道:“殿下,听闻你正为太子妃一事烦恼,盛玉特来为殿下分忧。”
李泰冷哼一声,说道:“崔公子,你来得正好。本王好不容易抓住这个机会,能给李承乾那逆子一点颜色瞧瞧,可不能就这么轻易放过。”
崔盛玉微微摇头,神色严肃地说道:“殿下,依盛玉之见,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太子妃虽为一介女流,但她毕竟是太子的正妻,你的大嫂。如今太子虽被废,但皇家血脉相连,亲情难断。你若强行阻拦太子妃出城,在世人眼中,这无疑是在欺辱大嫂,有损你的名声啊。”
李泰眉头皱得更紧了,说道:“名声?本王如今一心只想登上太子之位,铲除李承乾这个心腹大患,名声又算得了什么?”
崔盛玉向前走了两步,语气诚恳地说:“殿下,你有所不知。如今陛下正在考虑立新太子之事,这时候名声可至关重要。你若做出这等有违伦常之事,消息一旦传到陛下耳中,陛下定会对你失望至极。虽说现在太子之位落在你头上有八成希望,但陛下心意难测,万一因此事改变主意,那岂不是功亏一篑?”
李泰听了这话,心中猛地一震,脸上露出犹豫之色。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心中暗自思索:“崔盛玉说得没错,如今正是关键时刻,不能因小失大。
太子之位才是我梦寐以求的,可不能因为一时冲动,坏了大事。”
崔盛玉见李泰有所动摇,继续说道:“殿下,太子妃出城,未必就能改变太子的处境。我们不如放她离开,一来可彰显你的大度,二来也能让太子放松警惕。待陛下正式立你为太子后,再对付太子也不迟。”
李泰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口气,说道:“崔公子,你所言极是。本王险些因一时糊涂,误了大事。”
说完,他立刻转身对管家说道:“速派人去告诉房遗爱,让他放太子妃出城,不得阻拦。”
管家领命后匆匆离去。李泰看着崔盛玉,眼中露出一丝感激之色,说道:“崔公子,今日多亏有你提醒,否则本王定会追悔莫及。日后若本王登上太子之位,定不会忘了崔氏的功劳。”
崔盛玉再次拱手行礼,说道:“殿下言重了。盛玉不过是为殿下着想,希望殿下能顺利登上太子之位,为我大唐开创更辉煌的盛世。”
而在长安大街上,就在冲突一触即发之时,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马上的人高声喊道:“房遗爱,魏王有令,放太子妃出城!”
房遗爱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和不甘,但他不敢违抗魏王的命令,只好恨恨地一挥手,让侍卫们让开了道路。
陆仝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看向马车,说道:“太子妃,请放心,我等定会护送你安全出城。”
苏玉儿微微掀开帘子,眼中满是感激之色,轻声说道:“多谢将军。”
马车缓缓前行,左丘名和纪昭带着不良人也跟在后面。
一路上,陆仝心中思绪万千。
他想着自己的未来,不知道这次护送太子妃出城,到底能不能给自己带来转机。
“太子已经失势,即便太子妃能见到太子,太子又能如何?可我现在只能跟着晋王走,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出了长安城,陆仝勒住马,对苏玉儿说道:“太子妃,前方的路你自己小心。我等只能送到这里了。”
苏玉儿再次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说道:“将军大恩,苏某铭记在心。若太子他日能东山再起,定不会忘了将军。”
陆仝微微颔首,心中却并不抱太大希望。马车继续前行,左丘名和纪昭两人骑着马,走在马车两侧。
左丘名心中有些兴奋,说道:“纪兄,咱们总算是把太子妃送出来了,要是太子真能东山再起,咱们可就发达了。”
纪昭却没有那么乐观,他皱着眉头说道:“左兄,别高兴得太早。太子现在的处境并不好,能不能东山再起还很难说。而且咱们这次得罪了魏王,以后在长安怕是不好混了。”
左丘名听了这话,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他心中也有些担忧:“纪兄说得对,可事已至此,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希望太子能有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