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人生的意外

可现在他依旧这么站着。

“每年春天过后,崇文馆总会有一批新的书印出来,河西走廊的孩子们需要这些书,可等这些书送到河西走廊要等到秋天。”

玄奘诉说着他回长安城的缘由,又道:“来回一个月,我可以早半年得到这些书,将这些书给孩子们。”

李承乾接着道:“有什么需要的,随时与朕说。”

玄奘低声道:“今年我不教书了。”

“为何?”

“我要去吐蕃,看看松赞干布与禄东赞。”

李承乾看着曲江池的河面又道:“现在的吐蕃早已物是人非了。”

玄奘躬身行礼,等到陛下点头之后他才离开。

乾庆十六年安然过去……

年复一年,人们为李唐的江山社稷留下了许多浓墨重彩。

乾庆十八年,昆明池边,李承乾带着父皇,还有苏亶正在钓着鱼。

正值春季,上官仪跑得一头大汗地来到昆明池。

须发花白的李世民瞧了一眼儿子,觉得儿子是吃定了这个老实巴交又勤勤恳恳的上官仪。

像上官仪这种人,只要给他足够的重视与信任,他就会成为忠臣,并且抛却自身,一切都为社稷考虑。

虽说自己年迈了,但李世民觉得自己的这双招子不会看错人。

将来,上官仪在朝中的地位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人到了眼前,李承乾道:“赐座。”

一个内侍递上胡凳,上官仪恭敬地接过胡凳,坐在一旁。

而后上官仪看了看一旁的太上皇与苏亶,深吸一口气,正襟危坐。

李承乾揣着手道:“最近朕好几次听闻,有人说该给太子寻个太子妃了。”

苏亶道:“臣以为太子还年少,是否再等两年。”

李承乾的身体往父皇这边斜倾一些,询问道:“父皇觉得呢?”

李世民道:“你当年也年过二十才成婚,太子还未满二十,自然不用着急。”

闻言,李承乾颇为赞同的点头,转头又看向后方的上官仪。

无须等到陛下开口,陛下的目光看过来时,他就已经站起身行礼了。

李承乾又道:“这昆明池的鱼最是肥美,手里没有鱼竿怎么行?”

有内侍当即递来了鱼竿,上官仪伸手接过端正地坐下来,开始钓鱼。

“你孙女近来如何了?”

听到话语声,上官仪的神色肉眼可见一抽。

这话不是陛下说的,是太上皇所言。

“臣……”

李世民轻咳了两声,又道:“朕也没别的意思,只不过是朕觉得两个孩子走得近,就多问一句。”

太上皇的意思是随口一问,你说也可以,不说也可以。

但上官仪敢不说吗?就算自己不说,难道陛下就不知道吗?

上官仪将自己孙女的近况全部说了出来。

李承乾又道:“其实母后对她也很满意。”

上官仪擦了擦汗水,又道:“臣岂敢……”

与皇帝一家在昆明池钓鱼之后,上官仪先送皇帝一家回了宫,他这才回家。

走到家门口,上官仪还在思索着陛下的话语,不得不说这一场很可怕的谈话。

太上皇与陛下虽说没有明确的旨意想让自己的孙女嫁入东宫,但陛下与太上皇都这么问过了,那么自己的孙女还怎么敢嫁他人?

上官仪扶着额头走入家中,难怪近来总是心神不宁。

又见到自家孙女正在举着一卷书,高声念着书中的内容。

不过太子的婚事多半不会太快安排,心中忐忑之余,上官仪也能稍稍缓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