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又年轻又真诚的人

近些年,其实两仪殿一直都是这样。

翌日,李承乾早起晨练,在朝政国事上,算是得心应手,哪怕是再难的国事,也会有得力的朝臣去办。

身为皇帝会有些骄傲,可是在生活经验上,李承乾还需要向叔伯们讨教。

绕着皇城跑了三圈,李承乾这才跑回武德殿,清晨阳光还未完全出来,天空还有些灰蒙蒙的。

自从早朝推迟了之后,李承乾有足够的时间晨跑完,洗个澡再用个早饭,之后精神更好地去早朝。

在国事上游刃有余的皇帝,还要面对生活,还要处置各种家事。

洗了澡之后,李承乾刚坐下准备用饭,就又见到了一件家事,稚奴买了很多铁料,而这些铁料品质参差不齐。

传话的晋王府内侍低着头,行礼道:“陛下,晋王原本不想将这件事告知京兆府。”

李承乾道:“是慎弟让你来的吧?”

“是的。”

李承乾接着道:“稚奴不好向京兆府开口,更不敢告知朕,慎弟这才让你来一趟?”

“正是。”

“让李义府安排人去查问一番,他近来就查盐铁的事,这样就不用惊动稚奴了,这些事御史台正好也想寻个突破口,顺带的事。”

“喏。”

处置完这件家事,李承乾这才吃着今天的早食。

小鹊儿也早早睡醒了,她快步走来,当即就坐在了一旁,自己端着碗筷就吃了起来。

一碗黍米粥下肚,李承乾这才准备去早朝。

小鹊儿道:“父皇,听闻皇兄写了一篇文章?”

“你也知道了?”

“嗯,女儿听说了。”小鹊儿的神色带着狐疑,又道:“兄长自小最不喜文章了,还写?”

李承乾道:“朕知道。”

“陛下,早朝的时辰快到了,该到的人都在太极殿了。”

“朕这就去。”

李承乾换上外袍,便走向了太极殿。

乾庆十二年,八月,皇帝下旨派鸿胪寺少卿郭待举为使者,前往吐蕃。

意在查问吐蕃风貌,查问吐蕃的人们现状。

太子写了一篇吐蕃之于大唐的文章,皇帝也没有直接下旨让人去收了吐蕃,而是派人先去问了。

到了九月的时候,南诏送来了一个消息,南诏王过世了,而南诏的王子罗慎即位,成了新的南诏王。

本来吧,褚遂良以及各部尚书一起来新殿与陛下议事,把新罗与百济的后事都议好了,走到新殿外,就见到了正在外面发着脾气的许敬宗。

褚遂良叫住一旁的卢照邻,问道:“他这是怎么了?”

礼部侍郎卢照邻回道:“南诏的王子登基了。”

褚遂良冷哼道:“南诏的小王子登基了,与他有什么关系。”

卢照邻走了两步小声道:“在礼部看来,不论南诏还是小勃律国,他们这些小国的换国王都要经过礼部同意,南诏的这种行为恰恰是不臣之心,哪怕当年的金春秋,在新罗女王过世之后,他都不敢以新罗王自居。”

褚遂良道:“不臣之心?”

“正是,下官回去之后就去写奏章,劝谏陛下发兵问罪南诏的新王罗慎。”

看卢照邻一脸坚定的神色,褚遂良道:“可惜了,你应该在户部,不该在礼部的。”

“褚尚书说笑了。”卢照邻回忆着当初,往前继续走着,道:“待时机到了,下官就辞官了。”

褚遂良跟上脚步,道:“为何?”

“下官年轻的时候也想过位列三公九卿,那时候下官见过的人还太少,见到的风景也太少,年轻又自以为是,直到来了长安,来到这朝堂,下官见到了更多的人,见到了如此多的才俊。”

卢照邻摇头道:“说什么望门才子,卢氏的骄傲?呵呵……这骄傲不过是在幽州这个小地方罢了,而放眼天下!下官见到了裴炎,狄仁杰,上官仪,裴行俭,薛仁贵,王玄策,张大安,郭骆驼……他们才是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