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可以带进棺材里的书(求订阅!)

1987我的年代 三月麻竹 2374 字 1个月前

廖主编早有此意,离开院门后,和李恒一起上了面包车,往杨浦方向赶去。

一路上两人有说有谈,不知不觉就到了庐山村。

在巷子口下车,李恒趴窗户上问:「师哥,要不要去我家里坐会?」

廖主编点根烟,吸两口说:「下次去,今天有点晚了。」

「行,那你路上开车慢点,注意安全。」

两人都是老熟人了,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李恒当即退到一边,目送面包车离去才往巷子里走。

「咦?都不在家么?」

来到巷子尽头,李恒发现周边三栋小楼一片漆黑,没了往日的灯火通明和烟火气,让他非常不适应。

不死心,他试着大声喊了喊。

喊余老师,喊麦穗,喊周诗未,结果没有任何回应。目之所及,一片冷冷清清。

在巷子中央站立好久好久,李恒这才掏出钥匙开门进屋。

进屋的那一刹那,他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觉得自己这个家哎,估计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余老师的身影了。

事实上他的预感对了,接下来的一个月,余淑恒不仅没来他家,甚至连庐山村都很少回。

每到日落,对面25号小楼就孤零零的,门窗紧闭,在夕阳下显得形单影只。

人不见了,陶笛声也没了,让他好不习惯。

好在隔壁27号小楼时常会开门,但周诗禾也好,麦穗也好,来他家里的次数比以前要少了很多,而且基本不会在他家里过夜。

不过对于这些,一直忙着写作的李恒没有时间去深思,沉浸在自己的写作世界中忙得不亦乐乎,不可自拔。

同外面的世界少了诸多联系,换来的写作成果却是喜人的。

在这一个月里,除了上课外,闭门修炼的他把《白鹿原》的进度推到了35

章,且质量一章比一章好。

因此,巴老爷子对他赞不绝口,私下里总是对女儿和廖主编说:他天生就是吃笔杆子这碗饭的料。

「李恒,你的信。

5月12号,今天是星期四,上完第7节课后,柳月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沓信。

李恒随口问:「哪里的?」

「你自己看,有好几封。」柳月说着,一次性递给他6封信,把他吓了一跳。

粗粗过一遍,除了宋好的信在他预料之中外,其余5封都来得比较稀奇。

比如杨应文的。

比如从没联系过的陈丽珺。

比如李望李希两姐妹。

在他对着信封琢磨之际,柳月撕下一张纸条写:我马上要出国了,两个月前你承诺地陪我一起吃饭还有效吗?

李恒证了一下,把6封信收好,执笔回:哪天走?

柳月眉,写:班上人都知道,你没听说?

李恒回:抱歉,最近一直比较忙。

想起《百鹿原》最近这些日子在报纸上造成的巨大影响力,柳月释然,没抓着不放,写:我后天上午走,今天是最后一次给你送信。

李恒偏头瞧了瞧他,诚挚地回复两个字:谢谢。

犹豫片刻后,他问:你什么时候有时间?

柳月写:明天晚上怎么样?

李恒问:晚上?明天下午行不行?明天下午正好只有2节课。

柳月写:下午我没空,家里要替我践行,亲戚朋友都在,走不开。

李恒直直看着她眼晴,几秒后,执笔回:可以。

柳月神采奕奕写:那明天下午6点左右,我到校门口来接你。

李恒回:好。

Ps: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