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秦国先后得到公孙枝,百里奚,蹇叔,西乞术,白乙丙,百里视明等一众贤臣良将后。
蹇叔后百里奚向秦穆公进言,齐桓公年纪大了,这天下不可以一个霸主永远做下去,就像当年郑庄公那样,齐桓公要是死了,下一个霸主就会出现。
秦国要想争霸中原,就得积极参与中原的大事,首先和晋国搞好关系,因为晋国挡在秦国面前。
自从晋献公灭了虢国和虞国,魏国,耿国等,现在晋国占据了崤函古道,函谷关,孟津,河津,风陵渡,三门峡,陕州等一系列交通要道。
如果和晋国闹翻,晋国将会直接把秦国锁在西部,一步也无法东进,第二就是支持齐桓公霸业。
不能过早的和齐国闹翻,损耗秦国的军力和威望。
秦穆公于是先和晋国结盟,然后支持齐桓公的尊王攘夷,转而支持未来的成周太子姬郑。
公元前654年夏,齐桓公得到了晋国和秦国的支持后,开始对周惠王和郑国下手,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谁让他们敢在首止会盟中逃盟,不给他点颜色,今后谁都不把霸主放在眼里。
于是齐桓公以郑文公修建新密城违反周礼礼法为由,召集了齐,鲁,宋,卫,陈,曹六国联军前去讨伐新密。
齐桓公给的理由是,依照周礼,各诸侯国要求百姓筑城,只允许在夏季和冬季,因为春秋两季老百姓要种庄稼。
而郑文公要求郑国百姓在春天筑城,耽误了农事,乃是不重视郑国百姓,齐桓公要替郑国百姓抱不平,所以讨伐郑文公。
而实际上主要原因仍旧是郑国背弃首止会盟,郑文公逃盟倒向周惠王和楚国。
齐桓公率领六国联军来到新密,当即把新密围了一个水泄不通,郑文公大急,于是赶紧召集大臣商议此事。
郑文公的意思是,咱们不是经过周惠王介绍,和楚国联手对抗齐桓公,现在齐国来打郑国,楚国是不是要帮忙啊!
于是立即派出使者,前去楚国找楚成王求救,楚成王得到消息,立即派出楚国大军北上,直接把许国围了起来。
楚国和齐国再次较上劲,你打郑国,我就打许国 ,我看你齐桓公救不救许国,反正郑国和许国都是中原诸侯,实在不行老子牺牲了郑国,把许国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