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亲王指的是朝鲜?”
“正是!”
多尔衮点头道:“目前从大明获得物资不太可能,从蒙古下手也非正途,毕竟蒙古各部是我大清盟友,蒙古人自己物资本就不足,一旦发兵掠夺蒙古非但弄不到什么东西,反而会使得蒙古各部离心离德。”
“所以唯一可下手的也就东边的朝鲜国,当年先皇派兵攻占朝鲜,其意也是看上了朝鲜国能为我大清所用的缘故。而且之前先皇谋划再攻大明的策略中,朝鲜同样是重要一环。”
“以朝鲜国力补我大清所需,以朝鲜物资充我大清之不足,如此一来就能缓解我大清目前问题。只要物资问题解决,那么我大清就没了后顾之忧,接下来无论是联合蒙古各部和阿古达木开战还是继续进攻大明,都多了几分把握。”
多尔衮的建议让哲哲连连点头,对他这个办法还是很认可的。而且多尔衮说的也没错,当年皇太极还在的时候就几次从朝鲜搞来物资,以弥补大清的物资不足。
既然皇太极当时可以这么干,为何现在就不能做呢?而且朝鲜一国已被大清打断了脊梁骨,臣服于大清了。大清在朝鲜汉城还有驻军,朝鲜国的君臣都在大清的控制之下,大清要在朝鲜干些什么,这些朝鲜人保证半个屁都不敢放,至于献出些物资粮草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一旁没有说话的范文程却微微皱起了眉头,范文程不否认朝鲜对大清的作用,当年皇太极进攻朝鲜并受其所用,的确是存着以朝鲜国力补大清不足的打算。
毕竟在大明的封锁下,大清没有太多选择,所可以选择的突破点无非就是三个,一个是大明,一个是蒙古,最后一个就是朝鲜了。
至于大明,假如能打赢肯定是要打的,大清的建国和崛起不就是建立在和明军的多年战争之中么?至于蒙古,这可是大清的盟友,拉拢蒙古人为大清所用,驱使蒙古骑兵为大清作战,这是努尔哈赤时期就确定的战略手段,而且这个手段从目前来看一直实施的不错。
而最后一个朝鲜就更不用说了,朝鲜国三千里江山,无论是疆域还是人口都不算少。而且朝鲜作为大明的属国一直有小中华的称号,朝鲜李氏立国两百多年,国家相对比较稳固,再加上朝鲜虽土地贫乏,可无论从生产力还是耕种等各方面来看,却要比大清强上许多。
这么一个小国就在大清边上,大清怎么能视而不见?何况朝鲜作为大明的属国早些年一直跟随大明和大清交战,双方本就是对手,从朝鲜下手不仅能斩断大明在辽东的一条臂膀,更能打服朝鲜为己所用,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就这样,皇太极盯上了朝鲜,在袁崇焕杀掉毛文龙后,皮岛明军不足为患的情况下果断派军队征服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