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眯了眯眼:“你不想去南京读书?”
“不是,”青年慌忙解释道:“儿子是不想离开父亲和母亲。”
潘筠笑眯眯地道:“恭喜善人,这样年纪的孩子,少有不愿离开父母身边的,这是个极孝顺的孩子啊。”
老人面色微缓。
潘筠:“天下有才的人多,好读书的人更多,但真正依赖父母,敬爱父母如幼子般的青年可不多了。”
老人脸色更好了,淡笑道:“这孩子唯一的长处就是孝顺了,就是太粘人了些。”
潘筠笑了笑。
或许是因为潘筠最后的话很顺心意,所以老人临走前捐了二两的香油钱。
潘筠依旧给他们两张符,一张是常规平安符,一张则是非常规平安符,简而言之,是挡煞符,有反击的效果哦。
潘筠不想吓人,所以将挡煞符递给青年,笑道:“这张平安符随身带着,除沐浴之外,莫要离身。”
青年愣愣的接过。
青年不懂,老人却是知道的,毕竟他曾经是钱老爷的座上宾。
他知道,这一张平安符经过钱老爷的手,那可是二十两往上。
据说,钱老爷从山神庙的进价也不低于二十两。
原来来山神庙求签捐献香油钱还有这好处?
老人将平安符仔细收好,他并不知道他儿子的符和他的不一样,也叮嘱他:“收好了,别掉。”
青年应下。
他们离开后,第三群人来了。
是真的一群。
呼啦啦一群人,他们的诉求既简单又喜庆,他们是来算日子成亲的。
所以不仅有媒婆,还有夫家和婆家人。
一群人拥着一对红透脸的小青年,将他们的生辰八字放在潘筠的案头,求她算一算八字是否相合,以及,成亲的日子在哪天更好。
跟着一起递过来的是六十六文钱。
从这个红封就看出来了,两家的家境还行。
因为方圆百里内,乡亲们来找她算八字和日子,按照轻重缓急,红封在一文到八文钱之间。
至今没有超过这个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