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称王称帝(六)

第623章 称王称帝(六)

宛城的纷乱,很快就平息下来。

士颂也见到了这次宛城攻城战的几个“收获”。

曹仁,牛金,以及宛城内荆北地区原有的,反对自己的大族族长的人头,都被放在了盒子里面。

而盒子边上站着的,便是无精打采的陈矫了。

士颂看着这些人头,觉得其中一人似乎有些眼熟,转身问马良道:“这人有些眼熟,但真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了。”

马良顺着士颂的话看过去,立刻认出那人。

说道:“回禀主公,此人是襄阳杨家之主。”

“当年主公,克刘表下荆州之时,推行新政。荆州诸大世家之中,杨家一分为三。”

“一部分人留在荆州,为主公效力,一部分北上去了关中,一部分人西去入汉中。”

“后来主公北伐,受挫南撤,去往关中投靠钟繇,为曹操效力的杨家那一支,便又回来了,借助他们家在荆北的势力底蕴,帮着曹操安定荆北。”

“曹操便将宛城周边田地,都赏赐给了杨家,杨家依旧成为了荆北豪强家族。”

士颂听了微微点头:“难怪他们家拼死也要跟着曹仁,这杨家,在我的不赦名单之内吧。”

“确实如此。”

马良接着又说道:“杨家之中,还有一支族人,是一心效力主公的,其人名为杨虑。”

“他跟着主公南下,先在荆南为官,后入蜀中,再去南中。治理地方多年,颇有政绩。”

“我知道,他还有一个弟弟叫杨仪,现在也在益州出仕。”

对于历史上,杀了魏延三族的杨仪一家,士颂早有关注。马良这么一解释,他也立刻想起了当时的情况。

当时自己为了在荆州推行新法,和这些本地的豪族闹的很不愉快,但是自己作为持刀人,这些豪族作为案板上的鱼肉,他们还能怎么办。

眼前这位杨家家主,在以“襄阳父老”的身份见过自己,和自己谈崩了后,发现自己不讲规矩,很有可能会杀他们杨家全家时,做出了杨家分家的选择。

留下一部分人投效自己,算是杨家留下一支人守护祖坟。

另外杨家子弟,尤其是嫡系子弟,带着杨家绝大多数的家财和家传典籍书籍,离开了荆州。

“这些杨家人,男丁全杀了,女子送去。”

士颂一顿,想了想,说道:“送去南中吧,也算是给杨虑一个面子,让他们杨家的女眷都在南中,找南蛮人重新婚配。”

“至于杨家祖坟,也就不挖了吧。但其余跟着曹仁抵抗我军的,尤其是那些必杀名单上的,一律按我之前的规定来办。”

士颂吩咐完后,挥了挥手,让周围的人,把敌军头领的人头端走。

而后,他才将目光,投向了眼前的文士,在宛城中任军师的陈矫。

历史上的陈矫,那是曹魏的功勋之臣。

赤壁之后,跟着曹仁守南郡,后面又在东面守合肥抵御孙权。

曹操死后,他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曹丕继承魏王之位,而不是什么等大汉天子的诏书,说魏国之事,魏国自己决定,和大汉朝有什么关系。

为了这个事,曹丕算是对他很有好感,后面篡汉的诸多手续安排,都是交给陈矫办理。

然后魏国开国,他也是立刻封侯,成为魏国的尚书令,也就是从前荀彧,郭嘉那些人担任的职位。

后面魏明帝曹叡时期,他陈矫更是魏国朝廷中数一数二的重臣。

加光禄大夫,拜司徒的那种,若不是他死的稍早一点,他也绝对是曹叡的托孤之臣。

“你就是陈矫?”士颂明知故问地说了句废话。

“你就是士颂?”陈矫似乎感受到了士颂语气中的那几分淡漠,也直接用同样的口气反问了过去,那神态那表情,居然有几分桀骜,似乎是准备死前,在最后潇洒一次。

陈矫知道,自己没有和士颂平等对话的资格,他继续补充道。

“早年听闻,楚侯虽然年轻,但礼贤下士,尊重贤达。”

“却没想到,如今一朝得势,却暴露本性,残杀士族,暴虐无度。君不知,此乃取乱之道吗?”

“不知。”

士颂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只知道,门阀士族,把持朝廷,鱼肉百姓,导致天怒人怨,世间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