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云开见鲸脊,原是旧皮囊

这种事不只是个人风气,还有项目运作逻辑。

大陆这边受港圈影响很深,港圈电影有个特点,明星第一,剧本可以现写,有明星就有人投资。

到了大陆,做了一定本土化,但影视项目依然是围绕着导演或者明星、投资人。

这种运作模式,必然导致圈子文化,只要得到项目控制人的青睐,剧本可以现改。

沈三通不算好人,但是对比同行,沈三通要成圣了。

有个网友随手发了一句:“沈三通你快回来!”

立刻引发了几百万的转发,非常恐怖。

陈澈希站出来炮轰张伟评后,意味着“禁口令”消失。

“倒沈”势力的黑料,可谓是越扒越有。

大陆这边艺术学院里,自产自销现象严重,从奖项评选,再到每年招收。

艺校老师一边负责招生,一边在外面办培训班,不是新鲜事。

干脆把每年招生当做选妃,这样的人也有。

港岛也有人站出来,给大陆网友祛魅。

杜琦峰拍《PTU》,跑龙套演员被任大华刮了一百巴掌。

小伙子耳光打到失聪住院,就给三百块,杜琦峰当着镜头谈及这事,还敢叫他来再拍一次,回忆时候居然还有笑脸。

也有人发动水军搅混水,但是消息越多,越透明。

不少观众很自然得出一个结论,这娱乐圈真烂。

如果没有三通娱乐,只能得出一个“烂”,但不知道“烂”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烂”在哪里。

有了三通娱乐一切就不一样了。

市场不大?

春节档三通娱乐《囧途4》《赵子龙》双双破20亿。

只要不是题材对撞,两种不同类型的好电影,完全可以彼此成就,观众吃的下。

现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不像以前,一年吃不了几次油腥,现在普通家庭一周吃几次肉都很正常。

电影好,反而更有年味了,有了个消遣、花钱,一个家庭集体活动的地方。

好莱坞很强势?

没错,但是喜剧、剧情片是有文化壁垒的,也不需要特效。

关键在于电影质量如何。

中皮西骨古装大片,谁会喜欢?

没有三通娱乐,是不是要说观众不喜欢历史题材,不爱看历史题材?

要是没有两版《赤壁》的对比,以及三通娱乐一部又一部历史戏的成功,可能这个锅观众要背了。

同样的苦难创伤,沈三通干预的《南京南京》,是苦难、黑暗之中有希望,而陆钏拍出来,视角中心在本子。

再对比《金陵十三钗》,更是完爆。

没错,沈三通干预陆钏大佐创作的事,也爆了出来,细节,以及他的创作思路。

对比之下,观众才发现,影视圈是捧着金饭碗,非要把饭勺往粪坑里插!

如此深厚的文化,如此壮阔的现实,是一眼都不看啊!

华易这样的前龙头,如今也是巨头之一,是特么真能造!

为了上市敲钟,还能糊弄糊弄观众,上市之后,立刻“战略转型“,财报上硬吹生态布局。

阴阳怪气有一手,正事一点不干。

与其提升自己,不如贬低别人是吧?

“倒沈”快把沈三通倒成圣人。

然后赵闻卓大战甄子单越演越烈,双方朋友站队。

大众发现,卧槽,在“倒沈”上上蹿下跳的各方势力,怎么和支持甄子丹的人,都是一个圈子的。

而支持赵闻卓的明星,或多或少和三通娱乐走得近。

两件事在三月底,莫名的汇合了。

如果说赵闻卓事件,是为了争取“平权”,内地资本和市场占据了华语娱乐圈的绝对优势,内地演员就应该享受同等待遇,随着和“倒沈”事件合流,直接成了两种力量的斗争。

赵、甄的矛盾,有了利益联盟和行业派系斗争的意涵。

本来赵闻卓和甄子丹的罗生门,一下子清晰了,赵闻卓成为了正义、进步的一方,甄子丹变成了落后代表。

事件也难以避免的扩大,一条巨大的裂痕实际上出现。

王忠军发现以往玩的好好的领导,忽然冷落了,少见的生出慌乱:“华易不是一般的公司,是有功的,我们不是坏人,怎么能把我们说成坏人呢!”

王忠磊出主意:“大哥我们不妨扩大化,变成地域矛盾,把我们摘出去。”

王忠军看傻逼一样看着自己弟弟,还以为这两年长进了呢:“我们身在局中,这不是找死吗?当务之急要把影响降下去。”

如今的氛围,王忠军感觉不对,有一种要上称的苗头。

有句话怎么说,不上称四两,一上称千斤打不住。

华易以往哪怕有事,也停留在私下里勾兑。

一来有历史贡献,二来是娱乐公司,在聚光灯下,因为团结和影响,哪怕到了必须处理的地步,也会尽可能不产生恶劣影响。

名气是护身符,如果名声臭了,也就少了缓冲地带。

他们有很多关系,但这些关系出手,至少要有理由,也要保证不脏了自己手。

以往华易有争议,但没到路人缘败坏的地步。

如今要上称不只是他们,还有背后的关系。

沈三通隐退,三通娱乐近乎逃跑,哪怕表面上沈三通没有说什么,三通娱乐也将之视为公司正常决策,但恶劣影响已经形成。

抛开影响力不谈,这些业务每年交的税,提供的就业,谁来补上,影视行业有谁能补上?

其他城市想要有自己拿得出手的文创作品,BJ难道不想要吗?

文化中心,在通俗文化方面,能拿得出手的,摆在台面上的,还真不多。

舆论风暴停留在舆论方面,可以不谈,在产业上有了实质性影响,这是要上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