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刘政咨的清醒时刻

刘政咨蘸着酒水,在残破的石桌上写了一个字,周。

不言而喻。

周,代表的是周家,两个女儿,一个是皇后大周后,一个是贵妃小周后。

徐铉略一沉思,说道:“多虑了吧。”

“鼎臣,何故如此说?”

“周宗是开国之臣,是有些势力,可如今人已作古,旁系虽有人在朝中做官,却也没落不少,绝不会对陛下形成威胁。”

刘政咨摇头叹气,给徐铉满上酒水:“你呀,圣贤书读得太多,朝中局势看得不清。”

“哦,散观赐教。”

刘政咨伸出一个手指,神秘地问:“如今大唐第一等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自然是……平定江南。”

“江南?吴越只剩半壁江山,南汉如同瓮中之鳖!”

“你说?”

刘政咨压低声音:“自然是,太子!”

“太子?自然是嫡长子,李仲寓。”

“我看未必。”刘政咨冷哼一声,“陛下对二子李仲宣宠爱有加,灭猫狗之事,你会不知?”

“自古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

“没错,这正是我与子乔担心所在。”

接着,刘政咨的一番解释,让徐铉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对政治是多么的迟钝——

没错,李煜与娥皇十分恩爱,可女英也是周宗的女儿,如今也怀孕了。

依照李煜这种对男女之事“拎不清”的个性,难免他将来会废长立幼,将小周后的儿子(如果有)改立为太子。

真是这样,那还好,毕竟大周后、小周后是姐妹,至于已经入宫的其他妃子,几乎不能撼动两人地位。

药娘不行,她是孤身一人入宫,连个娘家都没有,生了儿子也没啥威胁。

皇商送进来的妃子,只能说有财力,但没有势力,生了儿子最多封王,也没啥威胁。

可是,钱俶之女(小九儿)就不一样了,刘政咨尾随到杭州之后,多方打听,也知道这个小九儿是很粘人、很狐媚的女子,若是“一夜枕头风”吹得李煜耳根子软,就可能出现乱子。

当然,生儿子还很遥远,最紧迫的威胁,可能是在钱氏王族的要求下,改立“小九儿”为皇后!

小主,

徐铉还想不明白,忍不住问:“那又如何?退一万步,钱氏公主成为皇后,周家的势力还能翻天?”

刘政咨冷冷地说:“周家势力,或许不行,可严续、韩熙载、殷崇义等一众老臣呢?”

“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哎呀——”刘政咨忍不住,“鼎臣,他们都押宝在太子身上了!”

“啊——!”

就如同《康熙王朝》里面一样,古代朝廷“押宝接班人”是常规操作,什么“太子党”“八爷党”“四爷党”一大群,李仲寓自然是热门押宝对象。

如果真发生了变动,朝廷内部、党争之乱,怕是要摆在台面上了。

刘政咨说着,眼神中泛起一股忧虑,远有“牛李党争”,近有“五鬼之乱”,拉帮结派导致的朝廷衰败,他是亲身经历的。

现在,再回过头来说“李煜与符太后”的事情,徐铉就理解了。

大小周后、九个妃子,钱氏公主,药娘这些人,都是明媒正娶、黄花大闺女,再怎么出乱子,也是皇帝后宫的事儿,可符太后是带着一个九岁的郭宗训的!

最要命的,符太后可不是孤家寡人,别看她母子二人被迫流亡吴越之地,可人家老爹手握十万重兵,将来,不管是赵匡胤造反成功,还是李重进复辟成功,“符家军”都是被拉拢的对象。

听明白之后,徐铉汗流浃背了,起立行礼、一躬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