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军聚集在美因茨的四十个师里有三十四个师在停止进攻后的几天里向西转进至普法尔茨地区,与普法尔茨-莱茵兰这块区域的法军汇合。
两股力量汇合后普法尔茨-莱茵兰地区的法军力量便达到了五十五个师的数量,比先前在美因茨那里还要多出十几个师。
再带上法军后方还有十个师作为后备部队,在普法尔茨-莱茵兰地区法军聚集了总计有六十五个师的部队,他们将在法军把更多的空军调至这个方向后向莱茵兰地区发动进攻。
负责这次进攻的不再是马赛尔·布卡德,而是瓦卢瓦与法国总参谋部亲自提任过去的莫里斯·甘末林大元帅,他将带领法国进攻部队向莱茵兰地区发动猛攻。
原来的法国德法战区总指挥布卡德被调到,其实是撤职然后派到斯特拉斯堡在那里主持斯特拉斯堡市以及阿洛地区的生产建设任务。
法国对阿洛地区的恢复工作不算太上心,主要原因是法国现在没什么精力去管这个地区的恢复工作。
不过很讽刺的事情是,法国没有精力主持阿洛地区的恢复工作,他们却有精力在阿洛地区挤出这片土地上对自己有用的价值。
经过一个多月的稳定,法国人实现了将阿洛地区剩下的劳动力合理利用的任务,一部分劳力被派到乡下参与劳作,另一部分劳力被派到被法国人简单改造过的工厂里面开始生产军需品。
负责管理阿洛地区的人也已经全部到达了这里。
一群是阿尔萨斯-洛林人但又不是阿洛人的阿洛人,法国国内的阿尔萨斯-洛林人。
上次大战的时候因为德帝政府对阿洛地区的抽象政策,容克老爷们根本不把这里的人当德国人来看,这就导致开战后阿洛地区就有人往法国那边逃跑。
平民百姓逃跑,士兵也逃跑。
整个一战期间有三四万人从阿洛地区跑到了法国,他们逃至法国的原因多种多样,总而言之概括一下就是“不认同德国”。
在法社内部的阿洛人民协会也于法国在阿洛地区稳定统治后回到了这里,一方面是重回故乡,另一方面是作为法兰西公社统治阿洛地区的帮手。
法社对阿洛当地的亲法人员不太放心,认为仅靠阿洛当地的精法来统治阿洛地区不合适,选来选去还是阿洛人民协会的人最适合。
他们向往自己的故乡而非向往德国,他们的自我认知是法国人而非德国人,与阿洛当地的精法相比,这些人显然更值得法社信任。
不管阿洛人民协会的人愿不愿意,他们都要在阿洛地区帮助法国人统治自己的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