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建文帝

朱棣一听到这消息,急得跟什么似的,赶紧让人把宫门、城门都关得严严实实的,还派人四处去找。

找了好多天,叛军那边什么也没找到。朱棣就把那些没死的太监和宫女叫过来问,有个胆子大的太监就指着一具烧得黑乎乎的尸体说这就是皇帝。

其他内侍也跟着起哄,说这就是皇帝。朱棣没办法,只好让人把那具尸体当成皇帝给安葬了。至于那是不是真的皇帝,或者是太监宫女,谁也说不清楚。

关于建文帝是死是活,大家都有自己的说法,但谁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

有的人说建文帝逃出去后,先在神乐观躲了一阵子,后来就到处流浪,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江苏都去过了,还在国外过了一辈子。

但这些说法都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到现在还是个谜。

聂灵珊叹了口气,说:“看来建文皇帝应该没有被他的叔叔给杀掉吧。”

李无忧点了点头,指着那个龙座说:“看这上面的字,建文皇帝应该是逃过追杀了。没想到一代皇帝,最后竟然跑到巴厘岛这样的小地方去了。”

聂灵珊走过去一看,发现龙座上有一卷黄黄的东西。她轻轻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圣旨”两个字。原来这是建文皇帝留下的遗诏。

李无忧把圣旨打开,上面写着细细的小字,记录着那段被埋没的历史。

这字迹清秀,一看就是建文帝的亲笔。原来历史的真相是这样的。

当年金川门被攻破的消息传到皇宫,建文帝急得团团转,差点儿自杀。这时有个老太监突然想起太祖朱元璋留下的遗嘱,赶紧拿出一个铁箱子给皇帝,说是太祖临终前交给他的,还特意叮嘱:“遇到大难就打开。”

建文帝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有张度牒,写着“应文”、“应贤”、“应能”三个名字,还有三套袈裟、僧靴、僧帽,一把剃刀,十锭银子。

另外还有太祖朱元璋亲笔写的一封信:“应文从鬼门出逃,其他人从御沟出走。”

巧的是,建文帝身边的两个太监一个叫李应能,一个叫叶希贤,两人看了信,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就自愿和建文帝一起剃发出家,按照信上的指示,分头逃离京城。

这三个人中的李应能,竟然是天龙门的弟子。在危难时刻,他想到向天龙门求助。

为了保护建文帝和自己的门人,天龙门全体出动,保护建文帝。

天龙门在江湖上的地位很高,但卷入这场皇位争夺战,也是相当危险的。

建文帝本来还想收复失地,重登帝位。可惜朱棣也是一代明君,很快就稳定了朝局。

而且朱棣称帝后,确实派了不少心腹去查建文帝的下落。

大臣胡节到处巡查就是奉了这个命令,后来郑和下西洋,也肩负着这个重要任务,主要就是打听建文帝是不是逃到海外去了,是不是建立了新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