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步入正轨,木家村散工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不论是首都科研所的事务,还是南省军区制药厂和研究所的经营和研发,亦或是南省鲍县古家村的建设,都在有序推进。

首都科研院,有大量的下放科研人员已经返岗了,余瑶瑶按照返岗人员的具体情况和能力以及需求,合理安排了这些科研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地点,有的留在了首都,有的去了外地,有的搞研发,有的做指导。

南省军区制药厂,宿舍用一个多月就建成了,工人扩招也很顺利,已经很好的适应了工作,退伍军人及其家属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最棘手的宿舍分配问题,到了余瑶瑶这里,全都不是事。

余瑶瑶直接贴出公告,言明宿舍不是免费住宿,一居室需要每月交五块钱房租,两居室每月8块钱,三居室每月12块钱。

公告一出,那些有小心思的立马消停了。

南省军区研究所,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

“啊!咱们成功了!咱们的这两种麻醉药太神奇了,比注射的更加安全快速。”

“是呀,一个吸入式,一个针刺式,只要少量药粉或者药水就能达到注射一瓶的效果。”

“咱们研发的,可是最大限度激发了药材的性能,节约了药材,降低了成本,利国利民呀!”

“没错,一旦上市,肯定会引发全国各大医院外科的哄抢。”

……

余瑶瑶含笑看着两个竹篓里,四十多只晕死过去的野兔,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

她理解研究员们的兴奋,但她让大家停下研究镇痛药,转而攻克麻醉药,第一意愿并不是供给外科手术,而是另有其他更重要的用途。

南省,鲍县,古家村。

清冷贫穷的村落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五层楼高气派中兼具现代化的工厂,以及漫山遍野连绵葱郁的药材。

工人们各司其职,制药厂内各个部门高效运转,药田里也不乏忙忙碌碌的身影。

整个古家村,到处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劳作人员,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愉悦的笑容。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比如运水队伍里,就有十几个人看起来像是别人欠了他们八千斤黄豆的样子,这群人就是来做散工的木家村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