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当时,赵云需要一个重建邯郸的总工程师,就发下悬赏谁能交上一幅他满意的邯郸规划图,谁就担任匠作之首。
当时,马钧就要了一张代纸,将自己对邯郸城的规划,绘在了图纸上。
赵云看到马钧交上来的邯郸规划图后,非常满意。
其后,找到马钧,一听其名;赵云大喜,这可是汉末最强发明家啊,没想到土木工程也懂?
赵云当即任命马钧为匠作司司长,总领匠作,担任复建邯郸城的总工程师。
结果,马钧果然不负所望,在今年六月,仅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邯郸复建工程。
当时,听到这个喜讯后,赵云传书马钧;首先肯定了马钧的功绩。
继而,赵云又将自己对诸葛连弩的想法写在信中,希望马钧着手研究连弩。
虽然如今诸葛亮就十四岁,肯定没有发明连弩,但赵云在后世接触过仿制的诸葛连弩。
不过,后世仿制的诸葛连弩,杀伤力实在不敢恭维。
故而,赵云认为诸葛亮发明的连弩,绝对不是后世那种当玩具的弩,遂将自己对诸葛连弩的了解全写在信中,希望马钧这位汉末最强发明家,抢了诸葛亮的专利,研发出具备真正杀伤力的连弩。
而马钧收到赵云的书信后,也对信中描绘的连弩,产生了浓厚兴趣。
外加马钧完成了邯郸复建工作,手中也没有太重要的事情。
于是,马钧就跑来了武安军工城,一头扎入了军工城内制弩司,日以继日地研发连弩….
制弩司,一处独立的作坊内,一个披头散发,胡子拉碴的男子,架起手中带有箭匣的军弩,瞄准前方五十步开外的覆衣草人。
接着,他用力拉动连弩连杆,弩机上的箭匣随着连杆向后一坐,箭匣内的无羽铁矢,落入箭槽,咻的一声奔射而出。
不过,铁矢刚刚接触五十步外覆衣草人,就无力坠落了。
“力道不够,还是不够!”
男子嘴里喃喃自语,手上拉动连杆的速度加快,一支支铁矢,随着每一次连杆拉动,如半自动步枪一般咻咻狂射。
但是,都无法扎到五十步开外的草人,显然力道不够。
披头散发的男子瞅着军弩,不停地挠头,自语道:“若是继续加大弓力,弩身也得加大,那么单兵就无法操作了!”
“马大匠,大王来看你了!”
就在这时,独立作坊外,响起了萧山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