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老家的味道

郝府的保镖人员和保姆就有近百人,郝强回家过年,他给大部分佣人放假了,留几人守护郝府,其他人员跟随郝强回他老家。

十几分钟后,车队驶上高速。

自从去年通往桂城的高速公路通车后,如今只需要六个多小时就能抵达老家。

中午时分,车队在服务区稍作休整吃午餐。

郝强这车队的确太张扬了,一路上引起无数人猜疑。

正好过年,服务区人多,郝强上WC都戴帽子和口罩,免得路人认出来。

下午五点钟,

阳光渐渐西斜,车队驶入老家县城的地界。

窗外,一望无际的茉莉花田在微风中摇曳。

这个季节,茉莉花并没有开花。

远处,几头水牛悠闲地啃着枯黄的野草。

“妈妈,那是什么?”

两岁半的郝雨萱趴在车窗上,小脸紧贴着玻璃,乌溜溜的眼睛里满是新奇。

他们从小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长大,连最常见的家畜都未曾亲眼见过。

秋雨晴温柔地解释:“那是水牛,耕田用的。”

“哦,我们吃的牛肉就一类么?人类好残忍。”

“妈妈,那我吃的肯定不是牛肉。”

“嚯嚯。”秋雨晴笑了。

在两广,很少养殖黄牛,大多是水牛。

市场上的宰割水牛肉,大多是公牛,而母牛温和,留耕种用。

“妈妈,这边的房子为什么这么矮?”

坐在后座另一侧的郝子墨好奇问道。

秋雨晴为孩子大概解释原因,也跟他俩讲一下物价。

家里不缺钱,但秋雨晴还是让孩子学会合理地花钱,知道各类物价。

夕阳渐渐染红天际,车队沿着蜿蜒的县道继续前行。

坐在另外一辆车的郝强望着窗外熟悉的丘陵轮廓,还有漫山遍野的桉树林。

又过了四五十分钟,车队终于驶入陆景镇。

“镇上变化挺大的!”

郝强望着窗外的街道,不由感慨。

道路两侧商铺林立,比几年前扩大了两倍有余。

好吧,几年前,镇上就两条街,总长度不到一公里。那会只有两家小卖铺,如今就有几家规模不小的超市。

作为家乡走出的企业家,郝强对这片土地的回馈可谓不遗余力。

他在老家工业园区投资的两家分公司,去年总产值已达70亿元,为当地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此落户。

近几年,新增的外来务工人员就有近万。

人间烟火门店数量已经达到330家,去年营收约113.5亿元。

为保障人间烟火食材供应,家乡的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现已达到两万亩,其中七千多亩专为人间烟火提供优质蔬菜。

当然,花龙村的耕地没有那么多,仅有几千亩而已。

随着外来人口激增,就业岗位薪酬不错,乡亲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这几年,镇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二十多家鱼生大排档,各类服务业蓬勃发展。

鱼生是当地特色美食,城里市民经常来光顾。

而最令人期待的,郝强即将启动的三期锂电工厂项目,这个预计年产值达千亿的超级工程,将带来1.2万个就业机会,必将为小镇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车队缓缓驶过,乡亲看到粤B牌照的一行车队,纷纷注目,议论声不绝于耳。

“大老板回来过年了?”

“应该是郝强老表回来了,青一色的粤B,而且都是未来汽车。”

“郝强回来了,花龙村要热闹起来了。”

“去年好像没有回来,回来说明还是不忘家乡啊。”

“郝强他爸妈常在花龙村,又没去鹏城长居。”

“听说郝强住的是超级大别墅,有上百亩大。”

“世界首富啊,那不正常嘛。”

侧车窗贴有防窥膜,窗外的民众看不清车内后座人物,郝强倒是看到不少乡亲在叫喊他“老表回来啦!”

在家乡,不管是不是亲戚,喊一声“老表”。

两三分钟后,车队缓缓驶入花龙村村口。

透过车窗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现代化蔬菜大棚,银白色的钢架结构在夕阳下泛着金属光泽。

这些采用全自动灌溉系统的智能大棚,配备着未来科技集团研发的先进控制系统,堪称全国最顶尖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这片蔬菜基地的崛起,离不开人间烟火的前期投入。

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人间烟火不仅垫资建造了大棚基础设施,更与未来科技集团合作开发了智能管理系统。

如今,连村里六七十岁的大妈们都能熟练操作温室控制终端,通过手机APP实时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

对人间烟火而言,这里不仅是重要的供应链基地,更是一张闪亮的品牌名片。

为此,集团特别派驻专业的蔬菜技术团队常驻指导,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达到最高标准。

村里定期举办的种植技术培训已形成制度,从最初的育苗栽培到现在的电商运营,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所以说,村里大奶们不仅学会了操作智能设备,还能熟练使用电脑处理线上订单。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花龙村创新成立了“蔬菜管理协会”。

加入协会的种植户可以享受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优厚的收购价格,但必须严格遵守协会制定的生产标准。

会员按种植面积缴纳的会费,主要用于管理支出。

当地政府对这片示范基地格外重视,将其视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

为确保食品安全,全镇对外销售的蔬菜必须达到有机种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