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了想问到:“李总,您对酒厂是如何定位的,是中高低都做,还是只做其中一部分?”
这几年白酒的市场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一方面是勾兑酒几乎占据了整个低价市场,一方面是名牌酒占据了中高端市场,而普通的粮食酿造的酒却逐渐被市场驱逐了。
就拿他目前所在的酒厂来说,这几年市场份额和利润率正逐年下滑,高不成低不就的,看似体量很大,却极为危险。
并且,在这个行业内摸爬滚打了十来年的戴文雍知道,所谓中端酒的定位是最尴尬的,销量远远不如低端,利润跟高端的更是差了一大截,所以,很多喊着要打造中端酒的企业纷纷陷入困境,全国没有几家活的好的。
而那些低端酒的企业活的却很滋润,这主要以东三省的白酒企业为主,你想买他们三十一瓶的酒都买不到,但他们五到十五的酒却横扫农村市场。
还有那几个大品牌,人家卖上一瓶,就顶着你卖上几件甚至几十件的利润,再加上他们的中端酒给了买不起高端酒的人一个机会,所以活的也很好。
他问李树这个问题就是想问下李树的思路,看他对这个市场的看法是否跟自己一样。
“戴厂长,我是这样想的。”李树没有迟疑,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反正这些东西不算的,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但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
“先做个低端的品牌,用这种新酿的酒打低端市场,零售价不高于十五块,利用营销策略打开黄源市场,然后再向省内发展。”
“这个过程我初步定三年,这三年每月分出一部分原酒储存起来,等三年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启封。”
“三年不行就五年,等到合适的机会后再启封。”
“然后注册个高端的商标,如果有打高端市场的机会,那就打高端市场,零售价最低一百,形成两个品牌互补的局面。”
戴厂长又故意的问到:“那中端市场呢?目前很多白酒企业都极力的在打中端,这块你不做?”
“不做。”李树摇摇头,“中端市场吃力不讨好,我们一开始就要坚决的放弃!”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