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看了一眼刘学文的表情,有些迟疑道:“不知老师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然而这件事却能证明一件事,那就是当今的官家是个求稳的性子。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哦?”
但是刚正不阿的人都是死脑筋,刘学文作为钦差,李安真担心他把事情给弄大了。
虽然两人身份比刘学文高,但这次来扬州,刘学文是正,他们是副,自然需要行礼。
但是这种事只能自己心里想想,却不能到处去说。
看过三国的对杨修都有些印象,杨修出身汉魏弘农杨氏,为人恭敬好学,博学多才。
传到曹操耳里,曹操恼怒之下,直接把杨修给杀了。
总不能让刘学文这个正钦差向两个副的行礼吧。
前文说过,若是官家坚持改革,内忧外患之下,弄不好就有灭国之危。
“你能知道这点就好。”刘学文说道。
李安对此倒是没有隐瞒,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了刘学文。
自从知道刘学文是钦差后,李安一直在琢磨官家的用意。
当然了这是演义,正史中杨修是因为和曹植交好,帮助曹植争位。
固然有新政弊端太多,守旧派强烈反对这些因素在,但是和官家性子软弱也有很大关系。
刘学文挥手打断了李安的话,说道:“你都能看出来的事,难道老夫看不出来?刚过易折的道理,为师不用你教。时间不早了,你早些回去休息吧。”
杨修本就是主簿,总揽内外,许多人都以为杨修是在传达曹操的命令,纷纷下令收拾东西准备撤军。
后世为了上大学,冒名顶替,花钱买分,找关系等等,屡见不鲜。
揣摩上位心思不算什么,那些朝堂官员哪个不揣摩官家心思。
更重要的是杨修能够揣摩曹操的心思。
但无论正史还是演义,杨修之死都和他揣摩君主的心思,又到处乱说有关。
刘学文对此倒是并不意外,向李安询问了一些他知道的情况。
朝廷派了钦差,牵涉舞弊的官员肯定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