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与民休息,度田民册

蜀汉 雨落未敢愁 2388 字 9天前

随后,九卿费祎、董允等大臣也依次进入殿内,众人相互见礼后,各自落座。

刘禅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神色凝重地开口:“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是为了商议度田编写天下民册之事。如今我大汉初定,百废待兴,此事关乎民生,关乎我大汉的长治久安。朕以为,当下正是推行此事的好时机,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殿内顿时一片寂静。

片刻后,费祎率先起身,拱手说道:“陛下,此事固然重要,但度田编写民册,涉及天下百姓,又关乎各方利益。如今天下初定,民心尚未完全安稳,若是贸然推行,恐怕会引起百姓的不安,还望陛下三思。”

董允也起身附和:“费大人所言极是,此事不可操之过急。我等需从长计议,先安抚好百姓,稳定局势,再徐徐图之。”

诸葛亮轻摇羽扇,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费大人和董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陛下所说趁着新朝初立推行此事,也有其道理。只是在推行过程中,需制定详细的策略,尽量减少阻力。”

刘禅听着众人的意见,心中思绪万千。

他明白众人的担忧,可他更清楚此事的紧迫性。

他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毅:“朕知道此事艰难,也明白其中利害。但朕以为,若不趁着如今新朝初立,各方势力尚未完全整合之际推行,日后阻力只会更大。朕意已决,先在洛阳试点。洛阳勋贵众多,若能在洛阳顺利施行,天下其他地方想必也能推行下去。”

众人听了刘禅的话,再次陷入沉默。

他们深知陛下的决心,也明白陛下所言不无道理。

诸葛亮微微点头,说道:“陛下既有此决心,臣等自当竭力辅佐。只是在洛阳试点,需选派得力之人,制定详细的计划,确保万无一失。”

刘禅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丞相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丞相负责,选派合适的官员前往洛阳,务必将此事办好。”

诸葛亮拱手领命:“臣遵旨。”

随后,众人又就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展开了讨论,直至天色渐暗,才纷纷散去。

刘禅望着大臣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期待着度田编写天下民册之事能够顺利推行,为大汉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汉宫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朱红的墙壁上跳跃。

刘禅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手中紧紧握着一卷文书,那文书上详细记载着度田编民册的相关事宜。

此事犹如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毕竟这关乎大汉的根基,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动荡。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刘禅决定选派得力干将前往洛阳,负责推行度田编民册之事。

他所选之人,要么是通过科举制脱颖而出、被封官职的才俊,这些人饱读诗书,心怀报国之志,渴望在新朝一展宏图;要么是从讲武堂走出的精英,他们武艺高强,纪律严明,对刘禅忠心耿耿。

这些人皆是刘禅的心腹,在他眼中,唯有他们能够担此重任,确保度田编民册之事顺利开展。

洛阳,这座繁华的古都,街道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

随着刘禅选派的官员抵达,度田编民册之事在洛阳各县迅速拉开帷幕。

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到官员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手持公文,挨家挨户地走访,仔细丈量土地,认真登记人口信息。

对于大汉而言,这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乎国家的税收,充足的税收是国家运转、军队建设、民生保障的经济基石;更关乎官府对地方的掌控程度,详实的民册能让朝廷清晰知晓各地人口、土地状况,从而更好地调配资源、维持秩序。

在洛阳城的喧嚣中,刘禅在宫中召见了周彻。

周彻身着华丽的宫装,那宫装用最上等的丝绸制成,绣着精美的图案,随着她的走动,衣袂飘飘,宛如仙子下凡。

她身形婀娜多姿,每一步都轻盈而优雅,仿佛踏在云端。

她的容貌绝美,肌肤如雪,双眸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顾盼之间,流露出万种风情。

她不仅是刘禅的爱妃,更是帮刘禅负责间军司的关键人物,在大汉的情报网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周彻迈着莲步,缓缓走进宫殿。

她微微俯身,向刘禅行了一礼,轻声说道:“陛下,臣妾听闻洛阳那边度田编民册之事已经开始了。”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清泉,在宫殿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