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战后处置,怀柔之策!

蜀汉 雨落未敢愁 2486 字 26天前

而洛阳城,也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渐成为了汉国的一颗璀璨明珠。

黄昏时分,刘禅与诸葛亮并肩站在洛阳城的城墙上,望着脚下繁华的街道和远处连绵的山峦,心中充满了感慨。

刘禅轻轻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笑道:“丞相,你看这洛阳城,如今已焕然一新,皆是你我二人之功啊。”

诸葛亮微笑着摇了摇头,道:“陛下过谦了。此皆陛下英明决策之功,臣不过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刘禅哈哈大笑,道:“丞相何必如此谦虚。朕知你才华横溢,智谋过人。有你在朕身边辅佐,朕何愁汉国不兴?”

如今已经是初春之日了,阳光透过薄雾,温柔地洒在大地上,给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带来了一丝生机与暖意。

微风轻拂,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嫩叶的清新,仿佛大自然也在庆祝着洛阳的平定。

刘禅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皇冠,显得威严而庄重。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远大的抱负和不懈的追求,那是一种超越九州大陆,渴望征服世界的雄心。

诸葛亮轻咳一声,进言道:“陛下,如今洛阳既已平定,我大汉数十万大军,也该有个妥善的安置。人吃马嚼之下,每日消耗的粮草实乃天文数字。长此以往,不仅国库空虚,百姓也会不堪重负。”

刘禅闻言,微微抬头,目光与诸葛亮相遇。

他深知诸葛亮所言非虚,大汉如今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军队,但全部靠百姓供养,短时间或许还能支撑,长时间下去,定会抑制国家的发展,甚至可能重蹈暴秦的覆辙,二世而亡。

然而,要刘禅裁军,却又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他的心中,有着更为宏大的蓝图,世界的其他地方,他都要征服,都要纳入大汉的版图。

刘禅沉思片刻,手指轻轻敲打着龙椅的扶手,神色坚定而果决。他缓缓开口道:“丞相所言极是,大军长期屯驻,确非长久之计。然我大汉立国之本,在于强兵富国,裁军之事,朕实难决断。”

诸葛亮闻言,心中一凛,但他也明白刘禅的雄心壮志。

于是,他微微躬身,继续进言道:“陛下,臣并非主张全面裁军,而是建议遴选军中精锐,组建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其余士卒,则可发散各地,为屯田军。平时耕作,战时征召,既可减轻百姓负担,又可保持军队战斗力。”

刘禅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他走到诸葛亮身旁,两人并肩而立,共同审视着地图。

刘禅手指着地图上的各个要地,缓缓说道:“丞相之计甚妙。朕欲遴选军中精锐者,军额五十万,作为我大汉之常备军。此军需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以应不时之需。其余士卒,则按丞相所言,发散各地为屯田军。若有战事,即可征召入伍,拱卫卫大汉江山。”

诸葛亮点头称是,心中暗自佩服刘禅的决断与远见。

他深知,这支常备军的组建,不仅关乎大汉的安危,更关乎刘禅的雄心壮志。

而屯田军的设立,则能有效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国家发展。

此时,殿外一阵春风吹过,带来了阵阵花香。

刘禅与诸葛亮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这支常备军的组建,将是大汉江山稳固的基石。

而屯田军的设立,则将为大汉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他相信,在大汉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大汉江山定将更加繁荣昌盛。

随后,刘禅与诸葛亮回到殿中,开始详细商讨常备军的组建和屯田军的安置事宜。

刘禅坐在龙椅之上,手指在地图上划过,神情专注而认真。诸葛亮则站在一旁,手持羽扇,时而轻摇,时而指点江山。

两人你来我往,相谈甚欢,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汉江山的未来。

殿内的烛火摇曳不定,映照着两人忙碌的身影。

窗外的夜色渐渐深沉,但殿内却灯火通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文武百官也各自忙碌起来,有的负责遴选精锐士卒,有的负责安置屯田军,有的则负责筹备军需物资。

整个大殿内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而在深宫,却是女子阵阵哀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