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冤案

刑部虽为国家法律执行之重镇,审理案件却历来是大理寺的分内之事。

只是因大理寺的主位一时空缺,她这才暂且填补了这个空白。

她自嘲地想,这是否就是人们常说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正当她思绪纷飞之时,对面的员外郎步入,他年约三十有余,眼神在触及盛珺薇的瞬间,闪过一丝意外与尴尬。

按照常理,对待新到任的同僚,总该有些欢迎的表示,然而盛珺薇的身份却让这份礼仪变得微妙起来:既是女性,又已有家室。

设宴款待,一群糙汉子的场合似乎不太适宜;若不举办,又担心怠慢了新来的她。

如何在这微妙的界限间寻得平衡,成了员外郎心头的一块石头。

最终,员外郎选择了最为稳妥的方式,向盛珺薇致以礼貌的问候。

后者以一个淡雅的点头作为回应,旋即再次沉浸在卷宗的海洋中,仿佛外界的一切嘈杂与她无关。

而在她静心钻研的同时,外界对于盛丘山涉嫌贪污的言论早已沸反盈天,如同夏日雷雨前的乌云,压抑而沉重。

朝廷迫于舆论压力,派专人调查。

这几日,盛家上下如履薄冰,被舆论的唾沫星子几乎淹没了头顶,连门都不敢轻易迈出,更无暇顾及盛珺薇这边。

经过数日紧张的查证,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是盛府多年前的一位管事私下以权谋私,而此人早在两年之前便因疾病辞世。

借着盛尚书的名号,他大肆敛财,十多年间非法所得竟高达百万两银子!皇上面露震怒,却又奈何不了已故之人,只能没收其非法所得。

盛家因此得以洗脱罪名,皇上也意外收获百万两白银,看似皆大欢喜。

可悲的是,所有的惩罚最终落在了那个早已化为黄土的管事身上。

当盛珺薇的手指翻过至临漳县的卷宗时,门外差役的议论声若有若无地飘入耳畔。

她嘴角微微牵动,却没有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