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万事俱备,就等着林子苏的归队,此时的林子苏还需要完成在总部的最后一项工作。
上次宣贯会以后,林子苏就和朝阳的标准化项目经理赵捷以及王静等人用了一天时间,群策群力完善了项目任务时间进度表。
之后的三天就进行了整个营销标准化工作的安排,包括各组的流程管控、工作表单、营销标准化制度及资源库的编制和汇总。
同时将方法和工具一一讲授给了小组成员,直到他们都能够了然于胸,林子苏才放心开始筹划淮州出差,参加18号在淮州举行的商业去化启动会。
原计划16号早上去淮州的,但10号下午,突然传来淮州城市公司案场哗变的消息。
起因是7号那天太一的置业顾问要集体辞职,城市公司为此僵持了三天未决,结果这事不知道怎么就被捅到媒体那里。
也就一天的时间,省内各大社交网络媒体上就出现淮州城市公司跑路的不实报道,得知消息的准业主们就不约而同汇集到了售楼部,拉起了条幅维权,要求城市公司退钱……
城市公司扛不住,这才汇报到总部来。
更严重的是,谣言越来越离谱,已经变成了崬森资金链断裂、在建楼盘项目将烂尾,甚至还传言周家已经在筹划卷款潜逃海外。
可是,已经如此严重的危机,营销策划中心居然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公关计划——
起初俞琳徽没有什么动力去处置,因为她知道林子苏和朝阳团队要下去开展商业去化,首站就是淮州城市公司。
俞琳徽心想,这是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要整治林子苏,那既然如此,自己也不管,就让这把火烧起来,烧得越大越好,最好烧死林子苏这个祸害!
因此,俞琳徽只交代许芳芳多加留意,先观察两天,暂且按兵不动。
许芳芳哪有什么危机公关的经验,金世泽上次因为肖薇薇事件公关不力被周瑁远一怒之下撸了经理,早就心怀不满。
因此,金世泽明知道这把火要命,但他还是选择视而不见,他就坐等着看好戏——既然觉得我应对危机公关不力,那换一个人试试看啊!
俞琳徽让许芳芳观察两天,她还真是只观察不做行动预案,结果总裁办很快也得到了消息。
张庆东打电话和俞琳徽核实,俞琳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才重视起来,赶紧亲自打电话,和媒体协商压新闻的事宜,很快那些不实报道就被压了下来。
俞琳徽动作虽然快,但周瑁远还是惊动了!
这当口杨玫又得了急性阑尾炎,告假手术住院了。据说是周瑁远那一脚给踹出来的,也不知真假,毕竟到目前为止,警方也只是询问了杨玫,并没有做其他措施,就此结果推测杨玫也可能是无辜的,所以林子苏才觉得她这是故意卖惨,好让周瑁远愧疚!
周瑁远确实有歉意,在杨军事件后,破天荒地主动给了她电话,一番关心问候,杨玫也算是得到了些许安慰。
这厢,周瑁远得知消息,就立即让俞琳徽召集营销中心开会并亲自参会主持。
会议开始,俞琳徽先汇报了线上压热搜的事宜,知道已经清除了线上的谣言,周瑁远这才缓和了许多,转而看向林子苏——
放着俞琳徽不用,而是点名林子苏现场连线淮州城市公司的管理群,召开紧急视频会议,让城市公司详细说明事情来龙去脉及现场情况。
俞琳徽很是不忿地瞪了一眼林子苏。视频连通后,城市公司从总经理到策划经理都分别做了详细汇报。
经汇报,周瑁远才知道情况远比想象得还严重,因为业主和客户们已经把案场围了个水泄不通,任凭总经理和营销副总怎么解释,他们都不相信。
最后也不知到底谁先动的手,有人愤怒大喊崬森保安打人了,进而引发业主和客户的群情激奋,和物业保安的冲突愈演愈烈,售楼部的大门和落地窗都被砸烂了。
项目部的施工现场也被业主们占领,甚至还有社会闲散分子混迹其中,趁乱打砸拱火抢劫……
城市公司不得不报警,寻求公安的帮助,很快警察出动前去维稳,不料却被业主误会,以为要会被暴力镇压。
于是,业主们就在现场开始大声控诉崬森,说崬森和警察官商勾结,引得现场彻底崩溃。
大批的媒体记者也络绎不绝地赶到现场,一些自媒体甚至直接在现场做起了直播,整个城市公司的工作都陷入瘫痪状态。
视频汇报结束,周瑁远直截了当问谁去调停这事,营销中心的员工都不敢发言,俞琳徽也有些犹豫。
这是她上任营销总以来第一次面临这么重大的危机,权衡利弊之后也不敢贸然应承,便顾他言左右,只建议说让业主派两个代表和城市公司谈,先了解一下业主想干什么,再做下一步计划。
俞琳徽的逃避和无能,让周瑁远很是窝火,他正要愠怒时,林子苏却不假思索地说:“我去!”
会上的人都惊呆了,这么大的事,就是杨玫在,也不敢这么草率揽活儿。
周瑁远担心这事和杨军被迫转让太一股权有关,甚至怀疑杨玫的“病”多半也是假的。因为淮州是杨家的根据地和大本营,大本营里闹事肯定和二杨脱不了关系。
恐怕他们就是想用这种方式胁迫和警告周家,让周家无法掌控局面,最后还是得杨玫或杨军亲自出面才能摆平。
所以,林子苏自告奋勇,无疑是自投火坑,周瑁远是一万个不同意。
林子苏知道他会反对,便先声夺人,解释说自己现在正和朝阳团队筹备18号的商业去化启动会,此次事发的关键也不是什么业主和客户,而是太一的销售团队。
这次“雷霆行动”首要任务刚好也是重整销售队伍,和这次危机正好在一条线上,所以自己有不可推脱且不得不去的理由。
周瑁远闻言,既恼又恨,但林子苏的解释有理有据,没有反驳她的理由。如果强行行使总裁的特权关照她,势必会引起营销中心的不满,这当口营销中心不能乱。
而且林子苏此前也下过通牒,不希望自己干涉她的工作,否则只会给她带来更大的非议和阻碍,因此周瑁远思忖再三,最后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应了。
林子苏得到应允,当场给出了“先攘外后安内”的初步思路,分为四步。
第一步就是“攘外”,立即召开媒体见面会,阐释清楚此次事件的来龙去脉,尽快辟清谣言,掐断谣言的根源,阻断业主的恐慌。对无端闹事者,尤其是借机挑事者,报案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同时不如将计就计,直接开放商业去化启动会,邀请业主和媒体参加,信息透明化公开化,才能遏制谣言的散播,同时还起到了宣传自己的作用,化不利为有利,反向宣传一波,也能增加业主的信心。
第三步是一对一约谈太一的置业顾问,了解他们哗变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针对置业顾问,又三个处理办法:一是留下继续干,二是主动离职,三是开除。
还愿意继续干的置业顾问留下,无法做通工作的则接受他们的辞职申请,对于带头闹事和故意挑拨的直接公告开除并送交公安机关。
第四步,有些大胆,就是公布崬森现在是太一的第一大股东,将对太一改革,重新调整和优化,给予每个员工尊重和发展空间,连薪酬制度也会重新调整。
我建议和罗汉团队的管理体系并轨,同时对太一管理层进行重新考核和选拔,鲁娟也不再担任总经理之位,总经理之位,也不再空降,而是能者居之。
所以这次的重新考核选拔,也是在物色总经理人选,进行内部竞聘上岗,谁能在这次的调整考核中脱颖而出,总经理的位置就是谁的,所有人都有机会,包括最基层的置业顾问。
第五步就是和罗汉团队的股权激励办法一致,最终实现员工持股,这是长远的,但可以在这个当口进行宣贯。
对于工龄满三年的员工,城市公司会拿出一定的股份比例,进行股权激励,这样可以稳住那些有实力的老员工,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离职潮。
后面四步,是为“安内”。
林子苏还说,前三步是解决淮州城市公司当下危机的战术性办法,后两步则是立足长远的策略,建议将后两个写成一个通告,下发十八个城市公司,进行全线宣贯。
最好是集团能派一个级别很高的管理层,下去做宣贯,这样可以稳定军心,免得淮州危机影响其他城市公司,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同时,为了万无一失,林子苏说还要做最坏的准备,那就是抽调八个云连城市公司的罗汉团队成员,万一淮州的太一销售团队铁了心要集体离场,也得有顶得上去的队伍,不至于让淮州城市公司的案场工作彻底失控。
我的建议是,抽调云连的罗汉团队,正好云连那边的销售也一直是超编的,调一部分罗汉过去,而是一举两得。
周瑁远略作沉吟后同意了她的方案,于是让林子苏现场连线云连城市公司的管理群,进行视频会议。
接通后,周瑁远让林子苏主持,林子苏简单通报了淮州危机的情况,并说明了抽调罗汉团队的意图。
周瑁远劈头就问廖敏有问题没,廖敏哪敢有异议,当即回应“没问题”,并让销售经理王宏伟直接在会上调兵遣将,敲定八个名额,并问什么时间出发。
周瑁远看向林子苏,林子苏不假思索说明早9点前必须赶到淮州城市公司的售楼部,廖敏和王宏伟均立下军令状,保证按时到达。
经过慎重考虑后,周瑁远对林子苏的提议大部分都给予了同意,唯有一点做了调整,那就是不同意总经理之位从太一内部选拔。
周瑁远年前就有消减营销中心管理权重的想法,这是从罗汉团队的实践给了他这一新的想法。
那就是,他想把营销权力下沉到城市公司,让听得到炮声的一线管理和员工来做决策,总部则成立品牌事业中心,不再设立营销中心。
崬森已经迈入百亿房企,需要在品牌层面建立系统的市场反应机制,才能配合集团500亿目标的迈进。
太一总经理这个位置,周瑁远是属意林子苏的。他志在牢牢掌控崬森的现金流,这个位置就显得至关重要,必须得是自己能交出后背的人。
可是现实的问题是,以林子苏目前的资历,还不能直接越级提拔她,否则会有很多人不服,说不定就会闹出更大的乱子,反而得不偿失。
但是,周家收购太一的消息不胫而走后,这个位置就引起了多方的觊觎,比如杨玫不止一次向周瑁远推荐廖敏,连人事行政中心也向他推荐了廖敏。
俞琳徽也不甘示弱,多次向周瑁远毛遂自荐,毕竟在崬森讲销售,还没有谁比俞琳徽更有资历。
甚至还有董事和股东向其举荐外面的大咖,但周瑁远都按下不决,而是想等“雷霆行动”告一段落,再提拔林子苏。
只不过,他这个心思暂时还没人知道,因为他也需要再考察林子苏一段时间,万一她无法顺利完成任务,那么总经理之位恐怕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委任他人了。
因此周瑁远表达了总经理之位暂时不宣的意思,这让林子苏有些不得其解。
同时,周瑁远还特别点名让人事经理李九一随同小组一起下去,毕竟人事沟通上,李九一比林子苏老道,能够给到林子苏实质性的建议和帮助。
周瑁远和林子苏的配合无间,相似的快刀斩乱麻的铁腕手段,镇服了与会的所有人。
那周瑁远自不用说,总裁之尊,总裁之威,总裁之才,无人能及,无人不信服。
但林子苏闪电般的反应速度,可谓是一枝独秀脱颖而出,让大家既震惊又不得不佩服。
营销中心的员工对她,都有一种“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感受。
毕竟总部得知淮州危机也才不要一天,林子苏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理出这么清晰的解决思路——
而且她手上还同时兼顾着标准化工作和商学院的管理,她是如何做到这样高效时间管理的?这是所有人的困惑和敬佩。
虽然与会的不乏想唱反调的、嫉妒的、恼恨的,但在这当口也都不得不信服,服从了林子苏的安排。
众人甚至有了一种共识,危急关头能带领他们走出去的,不是俞琳徽,而是林子苏。
俞琳徽也恨恼自己没有林子苏那样的才思敏捷,但恼归恼,恨归恨,连她自己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思路,只能先按照林子苏的方案走了。
这也引起另一个人的反思,那就是赵恬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