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槐笑了下,又忍不住捏他的脸。

自从归尘师父回来,他学医认真了许多,已经开始学着诊脉。

再过几年,镇国寺就要出个名医了。

六师兄,你今日是不是要留在寺里用饭,天快黑了。小九可怜巴巴看她,我想要的东西很多,还要扫台阶,说完就天黑了。

留下来,你们快扫,我回禅院等着。林青槐拍拍他的肩膀,笑着站起来。

小九到了寺里之后,一直等着他爹娘来接他还俗。

上一世,他等了一辈子都没等到。

还未立春,便是出了日头风吹过来也带着刺骨寒意。

林青槐乘着马车进了奉安县城,直接去书局找祝掌柜。

奉安的书局规模没有上京大,不过到店里买书的读书人不少。

朝廷虽然给每位考生发了盘缠,但有些早早来的考生,会选择住在离上京最近的奉安,节省银子。

她在车上看了会,见祝掌柜的从外边回来,唇角扬了扬,抱着暖炉下去。

祝掌柜的刚进门,看到有客人进店,下意识招呼,客官想找什么书?

找一本能开书院的书。林青槐开了句玩笑,抬脚上楼,你给我说说,你们书局都有什么好看的书。

欸!祝掌柜挠挠头,笑着跟上去。

到楼上给读书人预备的茶室坐下,林青槐喝了口热茶,道明自己的来意。

我今日正想着忙完了回一趟上京找你。祝掌柜拿出一封信递过去,这是县令身边的师爷送来的,指明要给大小姐。

林青槐诧异了下,拿过信拆开。

县令在信中详细解释为何不批文书,又说明了官办义学遇到的困境,希望她能帮忙从上京请几个老师过来。

官办义学办不起来,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没有好的老师。

义学开了几年,去上学的孩子寥寥无几,先生也不愿意去教。

你收拾一下,随我去县衙。林青槐放下信,利落站起身,跟县令谈好了,医学院若是开起来,能省不少的银子。

县令是真心希望孩子们能上学,然而满奉安都请不到,愿意在义学教书的先生。

义学只教学生们认字,多的不教,若不是一个月几百文的俸禄,真没人愿意接这个活。

去私塾或者族学,一年的束脩就够养活一大家子人,还受人尊敬。

若是运气好教出个举人或者进士,在当地的声望会立即水涨船高。

是。祝掌柜激动不已,小的马上就去换一身衣裳。

林青槐先下楼,抱着暖炉坐在角落里,听来买书的人闲话片刻,祝掌柜的从楼上下来,殷勤给她打帘子。

县衙离书局不远,马车转眼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