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王若觉得能和脾性相投的小伙伴,一同远游求学,真的是人生的一大快事。贾府的不快,额头上的伤痛,和即将要去寄居求学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王若带着愉悦的心情,欢欢喜喜的回了王家。

出发前准备

由于太过兴奋,王若拉着族中的兄弟,一个劲儿的讲述她在贾府一整日的经历。反反复复,来来回回,直说到晚饭。晚饭后王若意犹未尽,准备拉着兄弟们再聊上一会儿,众人集体做鸟兽散。只有族中一个弟弟,因跑得慢,被王若抓了个正着。

这个弟弟,正是常和山涛之子去舞阳侯处玩耍的王夷甫。天色已晚,王夷甫见王若精神奕奕,丝毫不知疲倦,作揖求饶道:“阿若姐姐,天色已晚,夷甫还要温书。吉迁里不比京都,你需要什么,尽量早些准备,多带些,免得到了那边,发现需要又买不到。”

王若从未有过寄居借宿的经历,也想不到出门在外的不便之处。但这话被担忧女儿的王夫人听到了,觉得王夷甫说的很有道理。王夫人心中,其实不大满意王元姬对自己女儿的安排。让王若拜谢家夫人为师也就算了,还要跟着去吉迁里寄居。别的不说,距离京都几百里,她就一百个不愿意。无奈王元姬位份高,身份又尊贵。

王元姬与族中讲明,让王若拜师谢夫人,去吉迁里寄居学习。族中长辈听了王元姬此举的缘由,皆赞同了她的安排。连她的婆母都不曾反驳一句,那就更没有她反驳的份儿了。尽管王夫人有一百个不愿意,到底还是为了女儿的前程,只能遵从王元姬与族中长辈们的意思。

王夫人拍着王夷甫的肩膀,对王若赞道:“还是你弟弟想得周到,早些筹备着,年关将至,没两个月就要启程了。”王若见自己母亲神情郁郁,也没了闲聊的心思。王夷甫作揖告退,回自己院子的一路上,脑子里都没断了王若描述的贾府二姑娘的形象。水嫩嫩的小女娃,直言自己的继母需要好好教管。王夷甫摇头叹了口气,回了自己的屋子温书。

曹氏也是个动如脱兔的性子,既然打定主意,就开始着手安排。次日一早,曹氏当着谢衡的面,叫了吕氏。将家中账簿和各处钥匙,以及侍奉曹氏多年的宋妈妈,一并留给了吕氏道:“过两个月我就要回老宅了,这一去,少说一两年,多说三五年也是有的。家中一切事宜,一直是宋妈妈打理。如今交给你,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宋妈妈。实在不懂,就让家主得闲时指点你一二吧。”

谢衡闻言,看了看曹氏晦暗不明的神情,淡笑着的对略显激动的吕氏道:“宋妈妈在谢府操持多年了,谢家上上下下的各项事宜,没人比宋妈妈更清楚。你有什么不懂的,直接请教宋妈妈就可以了。问我,我也是不知道的。”

担心曹氏的宋妈妈见谢衡如此回答,心里替曹氏痛快了些。吕氏进了门,家主就把家里最宽敞的院子腾出来给她住。虽然别的院子还未修整完善,但是最大的院子给了一个妾室,难免让妾室误以为自己得宠,心生骄矜。吕氏虽然没有太过忘形,但是她的喜悦时时刻刻挂在脸上,天天到曹氏院里闲坐,看似陪伴曹氏闲话家常,实际上尽是为了打听家主。

吕氏低贱的小心思,曹氏这种出身的贵女是没见过的,还以为吕氏是天性活泼健谈。可是宋妈妈见惯了后院各种争宠夺利的嘴脸,吕氏的伎俩,在她眼里,根本不够看。曹氏对吕氏不设防,她也不愿给曹氏添堵,只是自己暗中替曹氏提防着。幸而姑爷谢衡是个通透的明白人,直接一棒子打死吕氏想在谢府独自做大的念头和机会。不然照着曹氏的心性,这个家,迟早要被她送给吕氏不可。

宋妈妈瞥了眼吕氏,恭恭敬敬的对曹氏谢衡行礼道:“老婆子定会替家主夫人,照管好府内上下,协助吕小娘学习掌家之事,请家主夫人放心做事。”曹氏没有细查,见宋妈妈答应,放心的点点头。谢衡听了宋妈妈滴水不漏的话,心中偷偷给宋妈妈点了个赞。笑着摆手对宋妈妈道:“妈妈客气,以后谢府就交给妈妈打点了。”说完谢衡起身离开,自己去了太学院。

柳氏这边,也开始着手安排。吉迁里她是知道的,贾逵在世时,和贾褒她们的外祖李丰以及谢缵,私下里关系一直要好。后来贾逵病逝,李丰和夏侯家等人被诛杀,柳氏隐居到襄陵,谢缵的妻子孔氏去世。经历诸多变故后,两家到了贾充和谢衡这辈,虽然还有官场明面上的互动,私底下的来往却已是尽断了的。

回想当年谢缵还住在吉迁里老宅,种田侍桑,有一年麦子得了丰收。邀了贾逵去品尝,贾逵带了谢缵种的麦子回家,对柳氏描述吉迁里丰收的盛景,称赞谢缵是心系苍生的圣贤。

柳氏打住回忆,展开廖妈妈粗制的礼单,尽是些各式各样的农具。贾濬翻箱倒柜,找了些从襄陵带回来的种子,准备带去吉迁里。贾濬拿着种子宝贝的说道:“这是谢屠户家的阿氿给我的,有麦种,还有花种。谢夫人说吉迁里土地肥沃,我们住的院子后就有菜园。我要带些种子过去,亲自把它们种出来。”

贾濬在襄陵老宅住着的时候,时常去田里打转。柳氏看了看她手中干瘪杂乱的种子,心知谢屠户家并不富裕,好的种子,哪里是孩子能拿出来玩耍的呢。柳氏担心贾濬的种子不能发芽,未免贾濬失望,又命人给她准备了些。

天下久经战事,百姓四处流转逃窜,躲避战乱,多方农田荒置。眼下刚刚平定没几年,朝野仍是一片百废待兴。国以民为本,民以农为本。靠天吃饭的时代,粮食短缺是朝廷最烦恼的事。谢缵多次改良种植方式,针对虫患病害总结了多种有效的办法。使朝廷近几年的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吉迁里是谢家老宅,那里的农业,发展的是出了名的好。那里住着的百姓们,大多也乐于农业。柳氏虽知道吉迁里,可对吉迁里的实际状况了解并不多。贾褒和贾濬去到谢缵的老宅寄居学习,问候谢家族人最有诚意的礼物,除了围绕农业有关的,柳氏也想不到别的了。

祖孙三人正为费心凝神的琢磨再准备些什么,贾充正好带着人,抬了了几匹锦缎走了进来。向柳氏行礼后,命人将锦缎放下,同柳氏道:“母亲,您派去通知儿子,荃儿和丰儿同王士文家的小姑子同拜了谢衡夫人为师,儿子忙完立刻就赶过来瞧瞧。谢家家教森严,谢家人都出类拔萃,拜到谢家夫人门下,是好事。据说是去吉迁里寄居,儿子替孩子备了些礼物给谢家族人及谢夫人。”

柳氏看着几匹华丽的锦缎,心想着谢家清贵,向来不喜奢华。京都住着的就算了,吉迁里哪用得上锦缎这种东西。不过贾充这礼物虽然准备的不伦不类,但看得出来是下了本的,毕竟寸锦寸金,他能为贾褒和贾濬的学业费心,说明他这个父亲,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柳氏也没为难贾充,点头命人收下锦缎。

贾充看着柳氏收了锦缎,抿了抿嘴唇,双手互相搓磨着。进了屋子也不像是要坐,也不像要走的,围着椅子踱了几步。柳氏见贾充有反常态,不悦的开口道:“有什么事你就直说,欲言又止的做什么。”

山奺到访

被柳氏看穿的贾充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母亲,父亲在世时,和谢家也算熟络。您和谢老夫人孔氏,也是交往颇深。如今这位谢夫人收了荃儿和丰儿做学生,您看看,能不能请谢夫人连峕儿午儿一并收了?”

看着贾充一脸的扭捏,柳氏就知道没什么好事,听到贾充替那边来说话,柳氏愤愤的呵斥道:“休要再提你的峕儿午儿,前些日子我们贾府满月宴,你的峕儿午儿可是好好的给你长了回脸。你这几日忙于政务,大概没空召见她们。郭槐向来没脸面和你提,我也是办满月宴疲累了,一直没和你说这件事。”

说完柳氏冷哼一声,接着道:“好在王家人宽厚,给了荃儿这个未过门的媳妇一个面子。不然,贾府的女眷,但凡还想要个脸面的,就合该捆了,一道去沉湖,倒还干净些。”

柳氏越说越气,不耐烦的对贾充又道:“我罚了她们在祠堂里跪了五日,重新给她们安排了院子,各自在自己的院子里禁足呢。没有我的命令,出嫁前,都不准随意出来走动。”